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7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2243篇
航天技术   245篇
综合类   152篇
航天   50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当前,以高能束流(激光束、电子束、等离子或离子束)为热源而开展的金属、非金属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能束流增材制造不仅能够大大减少制造工序、缩短生产周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等,而且成为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等行业快速验证优化设计、快速响应制造的强有力技术手段。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具有较完整的高能束流增材制造专业体系。近日,本刊记者就一些热点问题采访了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高能束流特种加工及快速制造学术带头人巩水利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2.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增材制造技术以其与传统去除成形和受迫成形完全不同的理念迅速发展成了制造技术领域新的战略方向。金属零件的高能束流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结构设计思想的解放和提升,两者的相互促进必将对未来飞行器制造技术领域造成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3.
读来读往     
CIMT将于4月22日在北京隆重开幕。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挑战,中国已连续几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本届展会更是盛况空前,代表世界顶尖技术水平的机床工具产品将大放异彩。本刊为此推出了"未来机床"、"未来刀具"、"未来测量"和"未来工厂"4期特别策划。本期是以"未来工厂"为主题的特别策划。封面文章介绍了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应用现状与趋势;专稿针对实现飞机全三维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4.
概要介绍了国外先进航空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标准体系的构成;通过对航空工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需求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航空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标准体系的框架构成;论述了航空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标准体系发展的工作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5.
网格技术及其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简要介绍了网格的概念、组成及其特征 ;结合当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对网格技术作了剖析 ,着重提出了网格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模式和预期效果 ,指出制造网格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6.
网络化数控技术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概述了DNC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网络化数控系统,并指出它是实现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关键装备系统;简述了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化数控技术.  相似文献   
147.
分析了PHl3—8Mo沉淀硬化不锈钢的机械性能、耐蚀性和物理性能,总结了设计制造要求。  相似文献   
148.
生物制造--一种新型微/纳米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生物制造新技术产生的背景、发展框架与最新进展,并展望了生物制造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9.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工作状态时的负载状况,总结以往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提出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齿轮、箱体、轴承、润滑等)在设计制造中的一些新看法。这些思路,在设计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0.
李凡  杨权 《红旗技术》2001,(4):3-10
在国内外发动机稳定性评定技术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发动机的可用稳定裕度,其值应等于或大于多个降稳因子的需要稳定裕度之和,其中考虑了翻修后发动机制造、装配公差对喘振裕度的影响。其于这种认识, 参照第三代发动机的使用实践,提出了翻修后发动机试车的失速边界的验收方法。此外也提出了控制发动机试车质量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