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605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3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71.
说明了全面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了全面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所面临的创新需求,为更好地创新六西格玛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2.
倚仗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印度正在通过大笔的军品采购实现其世界军事大国梦想。与此同时,他们通过开放市场、补偿贸易、体制改革和一系列政策手段,鼓励其国内外企业加入印度航空市场,试图构建起印度自己的航空工业。 "印度航空工业专辑"从目前的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与劣势等角度,深入探讨了印度航空工业的现状,并且从军用和民用两个方面对其各个项目进行了分析,相信这组文章对了解我们这个近邻的航空工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TRIZ理论在拓展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TRIZ理论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4.
《西南航空》2006,102(7):116-117
又到了大学毕业生们毕业的季节。与往年一样,这时候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就业难”。但另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人才总处于饥渴状态.企业招不到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结构性矛盾”。而这矛盾正好反映出了我们的大学培养学生的思路与企业用人标准的严重脱轨。为此,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核心,推出了“一个头脑两个工具”、“小社会大课堂”等独具特色的创新教育理念,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又派生出招生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考试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我们相信,他们一系列教学管理中的创新与探索,必将引领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在上期我们为读者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八大创新”上篇,这期我们将继续为读者推出下篇,希冀给读者呈现出一个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可供借鉴的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75.
民航信息     
《西南航空》2012,(4):22+24
"十八姐妹"国航再聚首2012年3月6日,"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中国民航第一代乘务人员"十八姐妹"回到国航,与新一代的国航乘务员欢聚一堂,进行"新老空姐话服务"交流,共话国航服务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航集团党组书记王银香、国航党委副书记冯润娥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76.
浅议我国民航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飞行员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在新形势下我国民航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77.
钱学森,一个在中国科技创新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字。半个世纪前。这个名字代表着挺直中国人国防脊梁的拳拳爱国情;近年来。这个名字又宣示了中国空间技术探索的新开始。  相似文献   
78.
伴随着在IMTS 2008上的首次发布,全世界的肯纳金属用户都热切地关注着肯纳高性能刀具产品创新的BeyondTM平台.由于更高的金属切削率和更长的刀具寿命,这些产品为广大的金属切削用户提高了30%或更多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9.
国务院新闻办4月2日下午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解读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万钢表示在十二五的科技工作中要把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力度,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和方式,鼓励企业创新,完善并落实财税金融等各类激励措施,制定促进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80.
2010年,中国民航确立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2020年,民航强国逐步形成;2030年,全面建成安全、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引领世界民航发展的国家。实践证明,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得到民航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持,而实现民航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民航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本文重点论述在民航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民航科研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