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151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俯仰三角翼的流态及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俯仰三角翼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俯仰三角翼的截面流态特点,对三角翼俯仰运动的流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航的风洞中进行了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实验,目的是研究立尾抖振产生的原因.主要采用了激光测振仪测立尾加速度和动态压力传感器测立尾表面的动态压力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旋涡破裂以后,立尾上就会产生强烈的抖振.抖振是由立尾上表面压力的周期性脉动造成的.对机翼和立尾表面的压力频谱分析表明,立尾上的压力脉动来源于机翼前旋涡破裂流中的螺旋波.对于本实验使用的模型来说,当机翼迎角α=0°~20°范围,由于流动是附着流和涡流,所以立尾没有明显抖振;当机翼迎角在α=20°~56°范围,立尾处在破裂涡流的范围,立尾抖振明显,并且抖振强度在35°~50°之间达到最大.因此,三角翼破裂涡流中的螺旋波正是双立尾产生抖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栋  付海鸣  张振辉  杨茵 《航空学报》2011,32(8):1400-1410
通过求解三维定常雷诺时均方程,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在亚声速范围内,分别对融合体前体-三角翼组合体和旋成体前体-三角翼组合体流场中翼涡破裂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与旋成体前体相比,在中、大迎角时,融合体前体的分离涡,涡量集中、强度高,进入机翼上方流场后,能够与翼涡密切耦合,彻底地改变翼涡强度的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压敏漆在超声速风洞中测量三角翼模型气动载荷,得到了应用压敏漆测压与天平测力相结合获取的三角翼模型气动载荷对比实验结果。简述了压敏漆原理、标定、试验设置和数字图像数据处理方法。由于尺寸限制,模型没有开设测压孔。对三角翼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对试验和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翼面动态压力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研究网格对三角翼大迎角绕流特性数值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格的生成需要结合流动现象,对网格拓扑结构和网格点分布进行选择与搭配.C-H型网格适宜模拟尖前缘分离涡流态,法向网格在一定范围内应等距增长,沿流向逆压梯度较大的区域内适当增加网格点,尾迹区网格则应做上翘处理.Euler方程具有模拟三角翼旋涡及预测涡破裂特性的能力,但对二次涡等粘性引起的流动细节把握能力不足.利用层流假设的N-S方程,通过合适的网格,也可得到满意的计算结果,但对涡破裂后的强烈非定常湍流流动模拟能力不足.采用旋涡螺旋度可准确反映主涡与二次涡流动,描述旋涡的破裂现象.用轴向速度迅速减小并小于来流速度的点作为涡破裂判据似应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动态复杂流动显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不同后掠角的三角翼模型在低速风洞中大幅度俯仰运动时和带鸭翼飞机模型主翼面上的动态流显示;分析了动态流动迟滞特性的流动机理及缩减频率的影响和鸭翼涡对主翼涡的干扰影响及随鸭翼振动时主翼涡位置、强度、涡破散点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三角翼低速动态大攻角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对后掠角分别为X=60°、70°和80°尖前缘平板三角翼模型和一个前缘后掠角为(76° 40°)的双三角翼模型在低速风洞中作大攻角俯仰摩波运动,振幅am=30°、60°和90°,缩减频率K=0.01~0.12,基于根弦长雷诺数Re=2.76×10^5~8.23×10^5。进行了六分量动态气动载荷测量,动态流动显示和70°三角翼上翼面非定常压力测量,并分别与对应的静态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运动参数包括缩减频率、振幅和Re数、后掠角对气流动态迟滞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