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1篇
  免费   899篇
  国内免费   529篇
航空   6568篇
航天技术   1275篇
综合类   726篇
航天   312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544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898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558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基于模型的转子系统不平衡量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对转子系统的不平衡量进行估计,首先记录初始状态下的振动信号,然后根据实时测得的不平衡响应信号,得出差值振动信号,联立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不平衡等效载荷,根据等效载荷,得出不平衡的位置、相位及大小.采用模态扩展技术实现由有限几个点的振动响应获取所需点上的响应.由于噪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高斯小波的降噪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出转子系统的不平衡量.   相似文献   
462.
智能检测技术作为当前测控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在航空、航天、国防等诸多行业中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从超声、射线检测到智能化涡流检测和声学检测,智能检测技术已贯穿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成为重要的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463.
2.4米跨声速风洞大展弦比飞机测力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展弦比飞机的气动布局特点,在2.4米跨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大展弦比飞机测力试验技术研究。该项研究建立了大升阻比高精度天平设计技术和模型支撑系统设计平台,研制了专用大升阻比高精度测力天平和模型支撑系统。在国内高速风洞中建立了大型跨声速风洞模型设计新准则。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和制定的方案是科学合理的,为我国大飞机研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64.
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前提,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民航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航空安全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为了提高民用航空系统的安全性,尽量减少事故征候和事故的发生,需要对航段飞行的安全状态进行监控和预警,加强民航安全监管力度,从而提高我国民航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65.
端壁抽吸位置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掩刚  牛楠  赵龙波  周铮 《推进技术》2010,31(4):433-437
以某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索了叶栅端壁不同抽吸位置对角区流动结构、通道漩涡发展过程以及叶栅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控制角区分离的可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叶栅前缘上游5%C(弦长)位置实施抽吸,延缓了通道涡的形成,但导致叶栅来流攻角发生改变,在角区形成角区分离涡,并且该漩涡与通道涡相互促进,进一步恶化叶栅流场,导致叶栅落后角增大,损失增加;在叶栅通道激波后25%C端壁抽吸,吸除了上游端壁积累的高熵低能气流,制约了通道涡的迅速发展,改善了叶栅通道的流场结构,降低了流动损失,但并未对上游流场产生较大影响,是一种可行的方案。然而25%C处抽吸后,未能完全消除分离,在端部与叶栅通道主流之间存在较高损失区域。  相似文献   
466.
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乐嘉陵 《推进技术》2010,31(6):641-649
总结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在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在试验设备、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以及机体/推进一体化飞行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三种类型的高焓设备:脉冲式燃烧加热风洞、连续式燃烧加热风洞和电弧风洞。通过多种尺度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直连式和自由射流式试验,获得了发动机的基本性能及其随油气比、喷孔位置等的变化规律。对比连续式和脉冲式风洞试验结果,得知工作时间大于100 ms的脉冲式燃烧设备是开展发动机基本性能研究的经济、高效试验手段。成功研制了三维大规模并行数值模拟软件平台AHL3D并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研究。在0.6 m风洞中,完成了1.5 m带动力飞行器试验,获得了发动机工作和不工作状态下的飞行器推阻及升力特性。  相似文献   
467.
针对某民机翼身组合体进行了翼身整流设计,以减弱机翼机身附面层之间的相互干扰,消除翼身结合处气流的分离,改善该民机的阻力性能。将翼身整流的多种设计方案(不同类型,不同安装位置,不同的几何尺寸等)配置到某民机翼身组合体模型上,用CFD方法对其流场进行粘性绕流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优化分析,得到了针对该民机减阻效果较好的翼身整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68.
RNAV和RNP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1988年5月,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新航行系统(FANS,其后又常称为CNS/ATM)的概念。在CNS/ATM中,新导航系统的成分之一为"逐步引进区域导航(RNAV)能力,并使其符合所需导航性能(RNP)"。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对RNAV的理论、技术与实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9.
在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的很多场合中需要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比如在钢铁制造行业中钢板表面温度的测量,在节能监测中窑炉外表面温度的测量,在航空航天科研中飞行器表面温度测量等。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可以采用接触式测量方法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它不仅与测温传感器和测量方法有关,还受被测表面性能和环境状况的影响,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470.
钱锟  孔维梁 《国际航空》2009,(12):64-68
在复杂飞行状态下,F-35的三种型号因拥有更多武器系统种类和挂载方案,其外挂分离飞行试验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要高于F-22A项目。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挂载物分离飞行试验科目,F-35分离试验研究小组将采用一系列创新的飞行试验方法和的技术实施方案,包括更大范围地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技术来指导分离试验,降低试验成本利用结构有限元模型(FEM)大范围进行计算机虚拟试飞,降低飞行试验风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