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76篇 |
免费 | 2237篇 |
国内免费 | 41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017篇 |
航天技术 | 1438篇 |
综合类 | 1064篇 |
航天 | 27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212篇 |
2023年 | 321篇 |
2022年 | 356篇 |
2021年 | 376篇 |
2020年 | 393篇 |
2019年 | 329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324篇 |
2016年 | 294篇 |
2015年 | 285篇 |
2014年 | 376篇 |
2013年 | 355篇 |
2012年 | 464篇 |
2011年 | 451篇 |
2010年 | 413篇 |
2009年 | 447篇 |
2008年 | 497篇 |
2007年 | 561篇 |
2006年 | 396篇 |
2005年 | 445篇 |
2004年 | 374篇 |
2003年 | 300篇 |
2002年 | 316篇 |
2001年 | 322篇 |
2000年 | 263篇 |
1999年 | 213篇 |
1998年 | 225篇 |
1997年 | 170篇 |
1996年 | 231篇 |
1995年 | 198篇 |
1994年 | 204篇 |
1993年 | 161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33篇 |
1990年 | 104篇 |
1989年 | 112篇 |
1988年 | 86篇 |
1987年 | 100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张博利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10,28(2):47-49,57
以圆薄壁钢管在冲击作用下的屈曲过程为例,描述了钢管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局部发生的大变形情况。在ANSYS/Ls—dyna计算中采取了不同的网格划分形式.对结果进行了变形和应力的分析比较。证明在大变形情况下,由于网格划分形式的变化,对计算精度和计算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该方法在分析薄壁防撞杆的受冲击过程中,对局部受损情况的分析,以及防撞杆的安全性分析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292.
293.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增加组织化收益,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合作组织的收益不但表现在价格上,而且可以在规模经济中表现出来。通过对农村合作组织的经济博弈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合作组织就是基于合作后能够给多方主体共同产生效益最大化,从而共同分享合作剩余,也为政府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制度范式。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绩效主要体现在制度激励、克服“农户+公司”模式弊端、实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94.
结构的概率-非概率混合可靠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影响结构可靠性分析的不确定性因素用概率和非概率两种方式模拟。并基于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概率可靠性模型和非概率集合可靠性模型,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可靠性分析的概率-非概率混合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将功能函数进行非概率可靠性分析,然后将标准化区间变量空间所有区域的可靠度进行求和计算,从而给出结构的可靠度。并根据相同的不确定信息,由混合可靠性模型与概率可靠性模型得到的结果是相等的,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一个典型结构和一个机翼下壁加筋板与传统概率可靠性模型进行比较,表明该混合模型对于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更为合理,能够更好地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95.
在2009年中国民航维修系统资源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本文深度分析了国内航空公司的发展状况、CAAC批准的维修单位概况及中国民航维修系统的人力资源状况,并就机务维修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6.
297.
298.
299.
利用渗透边界模型分析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启动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气道抽吸区域一般包含大量抽吸孔,这些抽吸孔的网格前处理异常繁复、离散求解及CFD仿真困难。为避免这些问题,利用集成了渗透边界模型的数值仿真软件AHL3D模拟小孔抽吸,获得了小孔抽吸对三维内转式进气道Ma4~6内的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渗透边界与抽吸孔仿真的机体侧壁面压力曲线基本重合,且进气道喉部参数最大差别小于1.5%,说明利用渗透边界模型研究抽吸对进气道启动性能的影响具有可行性;边界层抽吸位于分离泡最高压力点附近时,可实现进气道宽马赫数范围(Ma4~5.5)的启动;Ma5条件下,开孔率在0.1左右,进气道实现启动,且启动后流量抽吸率低于1%;抽吸背压为6.5倍来流静压时,进气道实现启动,启动后流量损失几乎为0,压力分布规律与远场初始化得到的启动流场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00.
Deployable high-frequency mesh reflector antennas for future communications and obser- vations are required to obtain high gain and high directivity. In order to support these new missions, reflectors with high surface accuracy are widely required. The form-finding analysis of deployable mesh reflector antennas becomes more vital which aims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surface profile formed by the equilibrium prestress distribution in cables to satisfy the surface accuracy requirement. In this paper, two form-finding methods for mesh reflector antennas, both of which include two steps, are pro- posed. The first step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estress design only for the cable net structure as the circum- ferential nodes connected to the supporting truss are assumed fixed. The second step is to optimize the pre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boundary cables connected directly to the supporting truss considering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antenna structure.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form-finding methods can warrant the deformed antenna reflector surface matches the one by design and the cable tension forces fall in a specified rang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