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77篇 |
免费 | 982篇 |
国内免费 | 58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832篇 |
航天技术 | 672篇 |
综合类 | 634篇 |
航天 | 10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190篇 |
2020年 | 168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68篇 |
2015年 | 178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200篇 |
2012年 | 215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32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221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213篇 |
2004年 | 229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222篇 |
2001年 | 196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23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121篇 |
1992年 | 132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87篇 |
1989年 | 109篇 |
1988年 | 55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452.
453.
钣金工作图在制品生产过程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文中对空间飞行器的支架类钛金件弯曲部分的下料展开图的剪切角度计算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般的计算公式,为实际生产化司类零件的展开角度计算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54.
455.
456.
457.
激波引燃冲压发动机是一种采用爆轰形式组织燃烧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系统。采用AUSMPW+迎风格式、氢氧7组分8步基于反应模型,在非结构网格离散域上求解二维多组分化学非平衡流Euler方程。采用发展的数值方法求解了激波引燃冲压发动机内外一体化流场,研究了台阶长度、斜劈尖角度对发动机流场结构和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所发展的数值方法能用于激波引燃冲压发动机的一体化流场和性能预示计算;台阶长度和斜劈尖角度影响发动机流场结构和预混气体能量释放程度。推力和燃料比冲均随台阶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斜劈尖角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458.
载人航天器AIT中心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更好地控制载人航天器中的微生物水平,指导未来航天器研制中微生物控制设计,文章采用撞击法对3个载人航天器AIT中心的空气菌落数量和菌种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厂房菌落数比较结果显示:北京AIT中心的细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AIT (P<0.05),天津AIT中心的真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AIT (P<0.05),酒泉AIT中心的总菌数在3个地区中最少(P<0.05)。厂房菌种类别比较结果显示:北京AIT中心的优势细菌为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优势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天津AIT中心的优势细菌为芽胞杆菌属,优势真菌为曲霉属和青霉属等;酒泉AIT中心的优势细菌为芽胞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优势真菌为曲霉属和球毛壳霉等。本研究表明:各AIT中心的空气微生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不仅与不同AIT中心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和厂房设计有关,还受到人员管理因素的影响。文章最后为我国空间站AIT中心的微生物控制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59.
空间站主动热控系统的作用是提供和保持航天员、仪器设备和结构部件所要求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热环境。本文以空间载荷机柜为热控系统的基本单元,建立了以单相流体循环回路为基础、采用液冷结合风冷的冷却方式的载荷机柜数学模型;介绍了模糊增量控制算法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采用模糊增量控制算法,以液冷支路进出口温差和风冷支路冷却量占总冷却量的比值为控制目标的反馈控制策略。同时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效果。仿真结果显示,模糊增量控制算法具有响应迅速、超调量小、无静态误差的特点,控制策略满足有效性、稳定性和高精确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0.
为解决小半径弯管内侧起皱、外侧减薄的成形缺陷,提出了一种弯胀复合成形的方法。通过几何关系解析了初始弯曲半径和初始管坯直径与最终管径和最终弯曲半径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初始弯曲半径的取值范围。采用有限元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初始弯曲半径对零件壁厚分布的影响,分析了胀形过程中零件弯曲处及直壁处的变形规律。最终发现:初始弯曲半径越大,零件的最终减薄越小,胀形过程中弯曲处内外侧发生均匀减薄,直壁处内侧减薄明显大于外侧减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