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206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许燕 《太空探索》2010,(4):F0002-F0002,1
2月25日,在灯光辉煌的老挝万象东昌酒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老挝总理府科技署的<老挝卫星广播通信系统建设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2.
黄希 《航天》2011,(3):6-9
1990年,"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让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完成了30余次国际商业发射,并于2007年实现了国产卫星的首次整星出口。伴随着第六颗卫星在轨交付合同——玻利维亚卫星项目合同的签署,中国航天的商业发射之路越走越宽。第一次把轨位咨询写进了合同内容,第一次把地面应用纳入了合同内容,第一次采用了商业贷款的模式……此次整星出口业务"天地一体化"的有益尝试和贷款业务的商业化运作,大大拓展了整星出口业务的服务范围,延伸了整星出口的产业链,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步伐迈得更加豪迈、更加坚实。  相似文献   
83.
2010年1月14日.美国产业和安全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011年美国商务部对外政策性出口控制报告》。根据今年提交的报告.美国对之前采取的对外政策性出口控制措施.尤其是2010年采取的出口控制措施进行了回厩营结.报告中.美国公布了对部分国家许可证申请的统计数据。报告认为.禁运和其他特别管制对美国工业产生了经济影响。国务卿认为.这些控制对美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在一个真实的短环形蒸发管式燃烧室上进行的燃油自重效应试验研究工作;给出了燃油自重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火焰筒壁温度和点火性能等影响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5.
1978年11月,吕东部长及段、陈、徐副部长率20余名专家去西欧考察,这是有史以来航空工业部部长到西方的第一次考察,考察中决定首先从西欧引进电子火控设备,以提高我国航空电子的起点。  相似文献   
86.
87.
斯捷启金手枪是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一种全自动手枪,它可以说是“老旧”与“新颖”的奇妙结合。  相似文献   
88.
89.
高丽敏  刘哲  蔡明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8):1695-1705
基于西北工业大学高亚声速平面叶栅风洞,测量了维氏收缩段的出口流场,发现其方向场品质较差,相比速度场和总压场,核心区沿周向减小了15%。对四种收缩段进行数值模拟后,对比了收缩段的出口核心区、均匀性及分离特性,发现维氏曲线在前部收缩,进口收缩过急引起旋涡,但出口稳流段较长,因此出口均匀性更好。双三次曲线在后部收缩,主流区顺压梯度更大,因此附面层更薄,气流偏角更小,分离特性更好,但出口过冲更大。现有维氏收缩段的三维结构在拓宽核心区同时对气流扰动较大,恶化速度场与方向场,气流偏角增加最大达43%。进口管径对双三次收缩段的流场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0.
扰流板进气总压畸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吊舱进气道进口安装扰流板进行试验,研究扰流板进气畸变的影响因素及总压畸变特征。试验得到了进气道出口若干马赫数下进气总压畸变的定量数据,研究了进气道出口压力分布和畸变指数随飞行马赫数、扰流板堵塞比、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进气道出口对应点总压恢复系数随扰流板堵塞比和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减小而增大,几乎不随飞行马赫数发生变化;受扰流板、飞行侧滑角以及发动机低压转子转向影响,进气道出口局部区域存在高压区,高压区域的大小和位置随飞行马赫数、扰流板堵塞比、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变化而变化;各总压畸变指数随扰流板堵塞比和进气道出口马赫数增大而增大,飞行马赫数对畸变指数影响很小。同时,数值计算了不同飞行马赫数下进气道出口总压畸变特征及周向稳态畸变指数,与试验结果结论一致,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也证明了数值计算在总压畸变研究中的有效性。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的空中逼喘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