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3篇
航空   325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具有高温度梯度的定向凝固装置,最高温度梯度可达230℃/cm。该装置温度场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在炉底部增加一个内径很小的加热圈;在冷却器中采用具有高激冷能力的低熔点Ga-In-Sn液态金属为冷却液;都能显著提高温度梯度和增加稳态凝固区的长度。  相似文献   
82.
先进粉末轻合金的应用研究情况粉末铝合金1993年2月7日至10日在美国加州召开了第3届航空航天、国防及重要行业用的粉末冶金会议,会上美国陆军研究中心介绍了粉末铝合金发展情况。该中心正在鉴定3种高温铝合金,它们是AlliedSignal公司的8009合...  相似文献   
83.
文中给出了有风情况下半弹道式载人飞船返回轨道的精确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4.
框架旋转控制的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是捷联式双轴旋转调制惯导系统发挥精度潜力的重要保障条件.针对这一需求,搭建了双轴旋转控制系统,选用了直流力矩电机结合旋转变压器的硬件结构,设计了基于DSP的高速控制线路板作为控制器,完成了信号流程的构建,并设计相应PI控制算法,实现了光纤陀螺惯导系统隔离载体运动的旋转控制功能.实验结果表明,IMU姿态隔离效率达99%以上,框架旋转控制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系统隔离载体运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85.
对浇注火箭固体推进剂,药浆固化升温是一个不稳定的传热过程。发动机尺寸愈大,固化升温时间愈长。本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传热时间,根据实验获得药浆固化时的热性质参数和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得到发动机尺寸、升温时间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单个卫星观测器对卫星仅测角被动跟踪的可观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郭福成  周一宇 《宇航学报》2007,28(5):1323-1330
单个卫星观测器对卫星的仅测角被动跟踪技术在空间目标监视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了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系统可观测性问题。以直角坐标系为基础,建立了二维修正极坐标系下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推导了对任意加速度受位置、速度约束的运动的系统可观测充要条件,并据此充要条件,严格证明了单个卫星观测器对卫星仅测角被动跟踪系统满足该可观测条件,最后通过STK6.0产生的数据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该结论可推广到对卫星目标的三维被动跟踪中。  相似文献   
87.
王云楼 《方舱技术》2001,8(2):19-21
本文概述了卫星通信工程对大板方舱的设计要求,以及卫星通信工程的特殊性对大板方舱的影响,进而讲座了卫星通信这一专门技术领域 板方舱设计的技术关系。  相似文献   
88.
危险源是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核心管理对象。实际工作中的危险源往往表现为人或者设施设备的某种状态,这种描述上的不确定性使之不利于规范管理。本文在现有基于工作流程环节排查危险源的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归纳出"以质控点为坐标的危险源管理方法"。以质控点为坐标的危险源管理,克服了危险源描述上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使之能够和具体工作、具体部门、具体岗位联系起来,有利于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89.
《航天器工程》2012,21(3):100-100
据俄科技网站3月16日消息,由俄微电子纳米技术所、全俄电缆工业科研设计技术所、莫斯科航空研究所三家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开发并成功试验了据称是世界第一的混合动力电缆。在此种电缆里,能量同时以两种方式传输:一种是液态氢流,另一种是超导电缆里的电流。采用这种结合了超导体和冷媒(液态氢)的电缆线,不仅能维持电缆的超导状态,而且本身是能量载体。混合动力电缆用作电力输送时,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