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190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48篇
航天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基于控制理论的Euler方程翼型减阻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Jameson的控制论气动优化设计思想下,应用Euler方程研究了翼型的反设计和减阻问题。设计过程中的梯度是通过求解一个伴随偏微分方程而得到的,每个设计迭代只需求解一次Euler方程和一次伴随方,一与设计变量数无关。在具体数值执行中:①利用分部积分将目标函数变分的计算转化成了类似于计算Euler方程残值的形式,节省了机器时间;②根据控制理论的要求,将减阻问题转化成了相应地修改伴随方程的物面边界条件和目标函数的变分表达,使问题得到了简化;③利用特征不变量分析法,处理了伴承方程的物面和远场边界条件。设计算例证明了本文方法可靠性好、收敛快、大大节约设计时间。  相似文献   
132.
李伟  熊克  陈宏  王帮峰  顾蕴松 《航空学报》2011,32(10):1796-1805
翼梢小翼能抑制翼尖涡流形成、降低机翼的诱导阻力,翼梢小翼的高度是对减阻效果影响较大的参数之一.传统翼梢小翼仅针对巡航状态设计,而在起降、爬升等非设计状态减阻效果不佳.变体翼梢小翼能根据飞行状态主动改变几何外形和尺寸,实时优化减阻效果.为了实现变形,设计了一种用于变体翼梢小翼的伸缩栅格,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可使翼梢小翼的高...  相似文献   
133.
超疏水表面减阻水洞实验及减阻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流动减阻方面的潜在应用,通过水洞实验研究了具有超疏水表面航行器模型的阻力特性,获得了其减阻特性曲线,并得到了超过20%的减阻效果。对超疏水表面进行了表面能特性和滑移特性分析,认为表面组分中的疏水基团和表面微观结构分别导致了超疏水表面的低表面能效应和壁面滑移效应,两者是超疏水表面具有减阻作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4.
选择NACA0006系列层流翼型作为物理模型,使用FLUENT商用软件计算分析翼型表面压力梯度,结合对翼型后缘做局部优化修形增大顺压梯度范围以及在翼型前缘布置吸气控制单元并配套吸气装置形成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风洞试验中应用红外成像技术测量翼型表面层流区域,探索研究了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的实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翼型实施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后,明显增大了翼型表面的层流面积。  相似文献   
135.
在雷诺数8.7×10^5的条件下,运用眼镜蛇探针、压力扫描阀和表面油膜流动可视化技术对倾角为25°的Ahmed类车体尾流与尾部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比了模型尾部斜面上边缘和两侧不同宽度导流板对模型尾流与气动阻力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模型尾流中存在一对对称的拖曳涡,其在尾流中心线附近形成强烈的下扫流。拖曳涡强度与模型尾部压力分布和气动阻力有直接关系,较强的拖曳涡对应的模型尾部负压以及气动阻力均较大。斜面两侧导流板宽度为1%模型长度时,不仅无减阻效果,反而会使气动阻力增加约3.0%。当导流板宽度增加为2%和3%模型长度时,能够明显削弱斜面上的分离泡,对应的减阻效果分别为3.5%和7.2%。斜面上边缘导流板可有效地抑制分离流在斜面上的再附,并消除斜面上的分离泡,其抑制拖曳涡强度和降低气动阻力的效果明显优于同等宽度的斜面两侧导流板。上边缘导流板宽度为模型长度的1%,2%和3%时,减阻率分别可达9.3%,10.7%和10.9%。  相似文献   
136.
机身后体装置对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雪湔  麻树林 《航空学报》1991,12(8):435-438
1.引言 切尾运输机的机身后体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仅次于表面摩阻及诱导阻力。机身后体附近的绕流不仅影响飞机的阻力,而且对空中投放及空中加油也有很大的影响。过去的研究得出底部附加隔板(减阻片)可起到减阻作用。现除了对减阻片的几何尺寸和安装位置需进行优化外,还需探索平尾上附加隔板以及后体台阶的减阻效果,以扩展减阻方案。  相似文献   
137.
远程宽体客机在实际飞行状态下,机翼变弯度有效减阻能够提升客机性能和飞行品质。以全机配平构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襟翼、扰流板偏转建立变弯度模型;采用 RANS 方程实现阻力的精确求解并建立响应面模型,对不同升力系数、马赫数的多个飞行状态进行变弯度减阻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实际飞行过程中变弯度操作需求及综合减阻性能进行分析,并采...  相似文献   
138.
层流技术是未来发展“绿色航空”的核心技术,巨大的减阻潜力使其成为航空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从喷气式客机具有的流动物理特征和转捩现象本质出发,阐述了自然层流(NLF)和混合层流(HLFC)技术的实现原理和适用范围,综述了国际上NLF/HLFC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围绕基于CFD的层流翼设计技术前沿问题,从面向工程应用的转捩预测方法、非梯度类优化、梯度优化以及不确定性分析和鲁棒优化多个层面,系统论述了层流翼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同时,讨论了层流翼气动设计与全湍流气动设计问题的异同点,梳理了NLF和HLFC机翼气动设计理论。最后,顺应喷气式客机技术发展趋势,总结了层流设计技术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层流翼气动优化设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9.
微型凸起作为减小阻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已经备受关注.开展了等熵压缩"弱激波"干扰鼓包用于RAE2822超临界翼型的减阻作用机制研究以及NACA0012对称翼型表面脊状结构减阻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鼓包参数最优匹配,可达到弱化激波、减小波阻、提高升阻比、延缓抖振边界等目的;同时,通过对比不同脊状结构、不同网格密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总结了多个速度下脊状表面的减阻规律.所得结论为进一步开展微型凸起类流动控制用于机翼的减阻特性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