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2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航空   465篇
航天技术   1169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157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有限推力下时间最优轨道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新刚  杨涤 《航天控制》2007,25(1):46-51
研究了一种有限推力作用下的时间最优轨道转移计算方法。以非奇异根素形式的高斯行星摄动方程为基础,由庞德里亚金极小值原理导出正则方程组,通过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协状态初值为待优化参数的参数优化问题,并通过非线性规划求解得到的参数优化问题,从而避开求解两点边值问题的困难。文章最后给出2个算例,分别计算了零倾角零偏心率最优轨道转移和大倾角改变最优轨道转移。计算过程及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方法对协状态初值猜测敏感性小,收敛迅速;零倾角零偏心率情况下无奇异;所得控制轨线光滑。  相似文献   
172.
1 引言 2007年4月中旬,中国航天在太空奏响了两曲凯歌.是月11日、14日,中国的第二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1号B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M1号卫星(将运行于距地面21500km高度的圆轨道)相继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73.
从强化学习的角度,对在轨目标逼近问题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整合制导与控制的端到端的算法.首先对在轨目标逼近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然后对强化学习算法原理进行简介,根据问题特点分析不同强化学习框架的优劣,确定以DDPG作为算法框架,并设计了基于强化学习的在轨目标逼近算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分析了基于强化学习逼近算法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174.
b)静止轨道自旋卫星的星地成像技术 FY-2卫星在静止轨道以100r/min的速度旋转,扫描辐射计光学镜筒随卫星旋转,卫星自转1周为600ms,自西向东扫过地球1次,时间约33ms.形成一条视场角为20°的扫描线,获取地球和部分太空信息.  相似文献   
175.
靳颖 《中国航天》2011,(2):34-35
2010年12月27日.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Ka星”由俄罗斯质子M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经过9小时12分钟的飞行.与火箭分离.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太阳电池阵展开.控制中心成功获取卫星遥测信号。按计划,卫星最终定位在东经9度的工作轨道。“Ka星”计划2011年5月底进入商业运行,之前需要经过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为卫星调轨.包括发射7天后的4次远地点发动机点火。第二阶段为卫星定点在东经9度后将进行的一系列在轨测试。第三阶段为卫星与地面站的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176.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11,(1):47-48
俄联盟2-1a/“弗雷盖特”火箭2010年11月2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了“子午线”3军事通信卫星。卫星入远地点将近4万公里的大倾角椭圆轨道,即通常所说的莫尔尼亚轨道。这种轨道使卫星能在每圈飞行中在俄领土可视范围内停留几个小时.并能覆盖许多普通赤道上空通信卫星覆盖不到的极区。  相似文献   
177.
伊莉莎 《航天员》2014,(5):38-41
“经过十年五个月又四天,绕太阳五圈、航行64亿千米的长途旅行,我们终于非常高兴地宣布‘我们到了’。”欧空局(ESA)局长让·雅克·多尔丹(Jean Jacques Dordain)在2014年8月6日宣布,“‘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已经成功抵达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目标彗星,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时期——准备着陆。”十年磨一剑!罗塞塔终于抵达目标彗星轨道,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入轨难,着陆更难!  相似文献   
178.
美国天基红外系统(SBIRS)首个高椭圆轨道(HEO-1)有效载荷及地面系统己通过了美国战略司令部的运行鉴定。SBIRS系统可提供导弹发射预警,同时为导弹防御(MD)、技术情报和战场态势感知等任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9.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0,(10):16-17
“先进极高频”卫星推迟变轨 8月14日美国首颗“先进极高频”保密通信卫星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近地点230千米、远地点5万千米的椭圆形超同步转移轨道。按原定方案,卫星随后要花30天时间利用其肼燃料液体远地点发动机把近地点抬高到1.9万千米,再花90天时间利用氙离子电推力器完成轨道圆化。8月15日地控部门启动了提轨程序,但肼发动机却因探测到异常而自动关机。  相似文献   
180.
《航天器工程》2010,(2):73-73
据美国spaceflightnow网站2010年1月22日报道,欧洲航天局希望确定一项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议案,确保2010年有足够资金建造这个网络。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网络包括两个安装在商业卫星上的通信有效载荷和至少一颗专用卫星。这些卫星平台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飞行,几乎能对全球进行覆盖。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的第一个用户将是“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