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179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51.
一种计算气膜冷却效率的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等效边界层的概念及“质量喷出率”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孔气膜冷却的掺混模型,解决了冷气喷出后边界层内速度分布波动大及高吹风比时冷气穿透边界层引起的计算困难,计算表明,与以往气膜冷却的掺混模型相比,新的掺混模型能适用于较高吹风比情况下的冷却效率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52.
涡轮叶栅冷气掺混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具有三阶精度TVD性质的有限差分格式、自由型曲面网格生成技术以及分区网格算法,对某型涡轮叶栅进行了任意数目冷气孔的薄膜冷却全三维N-S方程数值求解,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冷气掺混流场中卵型涡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所开发的求解系统能够较好的实现任意分区的流场求解,对涡轮叶栅中冷气喷射流场的描述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3.
带冷气掺混的涡轮级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带冷气掺混的涡轮级流场的数值模拟 ,利用 Jameson有限体积方法在 H型结构化网格上求解 Reynolds平均 Navier-Stokes方程组。根据混合平面假设实现涡轮级 (导向叶片 /转子 )动静流场的联算。采用一维等熵流动模型求解冷却气体在冷却孔出口的流动参数 ,并通过在边界注入相应的通量引入冷却气体对主流流场的影响。通过对典型算例计算 ,获得与实验吻合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精度。基于此 ,本文对亚音速和跨音速两组涡轮级的带冷气掺混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粘流流场和换热分析 ,获得了合理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4.
侧壁有出流孔的通道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商业CFD软件(Fluent6.0)对简化后的涡轮叶片冷气通道进行数值模拟,着重研究出流孔上、下游各通道截面内的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出流孔的抽吸作用,使得通道有孔一侧的气流速度相对较高。孔上游通道内的气流,沿主流方向逐渐加速;流经出流孔后,通道内的流速急剧下降,甚至会出现局部低速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很好,表明可以利用成熟的CFD商业软件研究该类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155.
朱惠人  原和朋  周志强  许都纯 《推进技术》2006,27(4):312-315,320
1引言在现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中,涡轮叶片的尾部往往是高温部位,也最容易受热腐蚀而损坏,主要原因是叶片后部燃气侧流动往往已发展为湍流,使该部位换热强度很大,同时也降低了上游喷出冷气的冷却效率,叶片内部冷气经途中吸热,到达尾部时温度也相对较高,冷却作用也相对较小。因此  相似文献   
156.
气动参数对后台阶三维缝隙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涡轮叶片尾缘冷却结构特点,建立了后台阶三维缝隙结构气膜冷却特性试验台,测量了缝隙中心和肋中心下游气膜冷却效率的局部分布,研究了气动参数变化对冷却效率的影响,其中基于缝高的二次流雷诺数变化范围是5 000~15 000,吹风比变化范围是0.5~2.0。试验结果表明:(1)二次流雷诺数对下游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小,对三维掺混区域的范围影响也不大;(2)吹风比对冷却效率有较大影响,总体上冷却效率随吹风比增大而降低;(3)吹风比对三维掺混区的范围及三维掺混的特征均有较大影响,吹风比较低时,二次流向两侧肋后区域的流动扩散性较好,有利于提高整个被保护面的冷却效率,吹风比较高时,二次流向两侧肋后区域的流动扩散性较差,造成肋后区域冷却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7.
大宽高比矩形喷管的射流与外流掺混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用数值计算的方法 ,研究了宽高比分别为 1 ,4,8,1 2和 1 6的矩形喷管射流与外流的掺混特性 ,并与等面积的轴对称喷管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 ,矩形喷管与轴对称喷管相比 ,射流核心区长度较短 ,射流中心线上速度和温度衰减较快 ,掺混明显强于轴对称喷管 ,并且随着宽高比的增加 ,这种趋势是逐渐增强的   相似文献   
158.
提出了一种具有前缘自锁涡的新型气冷涡轮叶型.对新叶型流场进行了跨声速情况下的详细数值研究.观察了由前缘冷气喷射所形成的冷气旋涡沿叶型表面的变化.将新叶型的冷却效率、能量损失、压力场等与传统气冷涡轮叶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气冷叶型能够把由前缘冷气喷射形成的冷气旋涡锁定在其凹陷部位.冷气与主流的掺混损失减小.因此,前缘冷气喷射孔的列数可以减少.相应地,冷气喷射量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159.
加力燃烧室用锯齿冠状混合器混合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计算,研究了加力燃烧室中三种不同型式的锯齿冠状混合器及环形混合器的掺混性能.结果表明:①锯齿冠状混合器下游形成了流向涡阵列,锯齿布置和倾角对其尺度和强度有较大的影响;②相邻锯齿交错布置的锯齿冠混合器的强化掺混效果最为显著且流动损失相对较低,总压恢复系数相对环形混合器降低在0.2%以内...  相似文献   
160.
数值模拟了三种不同掺混孔面积对二元模型驻涡燃烧室试验器流量分配的影响,并在进口马赫数约为0.3、进口温度约为540 K工况条件下,分别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总压损失、贫熄边界和燃烧效率.研究表明:掺混孔面积对流量分配影响较大,在本试验条件下,掺混孔面积较大的驻涡燃烧室试验器的燃烧性能优于其余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