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233篇
航天技术   18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61.
1次表面换热器凭借其高效紧凑的换热特点特别适用于舰船燃气轮机的间冷系统中。为其在燃气轮机间冷系统的应用提供设计指导,在保证间冷系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小间冷器的尺寸和体积,开展液-气1次表面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和压降研究。针对舰船燃气轮机设计点间冷器的典型热力参数和布置特点,设计了满足间冷系统性能要求的间冷器模块,给出并分析了所设计的间冷器在不同冷却淡水温度和流量下的换热器性能。结果表明:在燃气轮机非设计工况下间冷器的气侧出口温度和压降会随着燃气轮机负荷的下降呈近似线性下降,在燃气轮机低负荷时需注意气体中水冷凝问题。  相似文献   
262.
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气体运动流场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空冷汽轮发电机的冷却效果,改变原压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通风方式,空气由定子风道和转子风道进口进入,由吸入式风扇排出,消除了原压入式汽轮发电机由于风扇进风而带来的风道进口温度升高以及转子风道的热风进入定子风道造成定子风道进风口温度增加,改善了冷却效果。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风道气体运动流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风道进口风速一般为10.0~90.0m/s,和压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风道进口风速基本相同;距汽端近1.0m范围内,定子风道风速一般为8.0~18.0m/s,距汽端1.5~3.0m范围内,定子风道中风速仅为3.0~5.0m/s,为了使定子得到均匀冷却,将前15个风道间距增加至80.0mm,后25个风道间距减小至45.0mm,可在总风道数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263.
马尔可夫更新方程的迭代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储备系统的动态结构变化使得系统可用度分析必须基于瞬态求解,针对频域两部件冷储备系统马尔可夫更新方程解算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时域伏尔特拉方程的迭代算法,证明了该迭代方程的唯一性和收敛性,并给出迭代算法的误差分析.理论和实例分析表明,当冷储备系统部件的工作寿命和维修时间分布是有界函数时,利用迭代算法可以容易实现时域马尔可夫更新方程的求解.   相似文献   
264.
间冷循环可使燃气轮机功率提高且耗油率降低,但由于间冷的介入,燃烧室的喷油量和容热负荷会大幅增加,这必然导致燃烧室性能的恶化。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在标准工况和间冷后增容工况下燃烧室冷态流场和燃烧性能的差异,并提出组合涡诱导结构以解决间冷给燃烧室带来的问题。结果表明:间冷后压力损失增加了135%,燃烧后高温区偏心严重,燃烧效率、出口温度分布系数等明显降低;使用组合涡诱导控制结构后燃烧效率可提高1.6%,且出口温度分布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65.
基于管道网络算法的概念,开发了适用于内冷通道换热计算的程序,耦合外流场求解程序HIT3D,以Mark II叶片实验工况5411的结果做验证,传热系数和温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有着较好的吻合.在此基础上,对某型高压涡轮动叶内冷通道的复杂流路,建立流体网络计算模型.对原型结构吸力面一侧叶顶新增一排气膜孔,并对前部和后部蛇形通道的两组相邻通道间新增连接起平衡作用的贯通孔各3个.改型设计和原型都用开发的管道网络程序计算流动和换热参数.结果显示:在入口冷气边界条件相同条件下,相对原型,改型设计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都有10K以上的降低,叶片吸力面局部高温区集中的状况改有所善.改型设计效果在CFX全三维模拟中亦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66.
赵宏杰  姜玉廷  杜磊  房一博  郑群 《推进技术》2020,41(11):2499-2508
为了探究船舶燃气轮机冷却涡轮叶片内部冷却通道内肋片角度的改变对颗粒沉积特性的影响,以7种不同肋片角度及1种弯头处加导流片的肋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F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各种冷却结构的流动换热性能以及颗粒沉积特性。结果表明:当肋片角度改变时,内部通道的流动换热和弯头壁面的沉积率存在很大差异。肋片角度为45°的内部冷却通道的换热性能相比于换热性能最差的E型肋的平均努塞尔数高了25%;肋片角度为60°时,弯头壁面和弯头后壁面的沉积率最低;肋片角度为90°时沉积率最高;肋片角度为135°时换热性能最差,弯头壁面沉积率最低。肋片角度的改变对弯头侧壁的沉积率和各个部分的撞击率无显著影响,但是增加导流片可以有效降低弯头壁面的捕获率和沉积率以及弯头侧壁的沉积率、撞击率和捕获率。  相似文献   
267.
间冷回热航空发动机性能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常规循环双轴分排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间冷器、回热器和间冷涵道模型,发展了间冷回热航空发动机(IRA)性能模拟方法.编写了相应的性能计算程序,计算并分析了一种间冷涵道独立排气的IRA的高度速度特性和节流特性.计算表明:全包线内,回热器一直可以正常换热,IRA可以正常工作.不同工况下,IRA的净推力都接近或大于对照常规循环涡扇发动机,而耗油率较对照常规循环涡扇发动机降低9%~20%.  相似文献   
268.
轴向旋流器几何对回流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宇  张群  徐华胜  钟士林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1):2684-2693
采用FLUENT软件对单级轴向旋流器进行冷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中改变了多种旋流器几何结构参数,获得了回流区尺寸与强度的变化规律,拟合了计算回流区长度的经验公式.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所发展的回流区特征参数经验公式能够较准确的估算回流区长度,误差不超过5%;回流区长度随旋流数及扩张比的增大而减小;回流区宽度随扩张比的增大而增大;回流区涡心截面的回流比受旋流器几何参数影响比较复杂;存在临界文氏管扩张角为43°,回流区形态在临界角两侧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69.
通过冷镦螺栓试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对低碳铆螺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轧控冷造成铆螺钢的铁素体晶粒细化,珠光体的层片间距减小.低碳铆螺钢采用控轧控冷的抗拉强度达到500 MPa以上,其力学性能远优于常规轧制后不控轧控冷的同样试样.经控轧控冷后的低碳铆螺钢原料冷镦成螺栓,产品的力学性能满足5.8级螺栓国家标准的相应要求.实现了以低碳代中碳的5.8级螺栓的生产.  相似文献   
270.
针对某二冲程点燃式空气辅助缸内直喷煤油发动机,设计了冷起动控制策略.利用自主研发的电控单元,在4℃环境下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策略正确性,并在14℃左右环境下研究了关键参数对冷起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点火提前角对起动阶段后期影响较大,起动成功后点火提前角为上止点前40°时暖机效果最好.采用饱和点火能量策略,冷起动性能最好,暖机平均转速最高,转速波动最小;起动喷油脉宽修正系数大于25时有利于改善起动阶段动力性,转速增加率大,起动喷油脉宽修正系数在25至45间冷起动过程基本一致.上止点前40°~60°的喷气结束角有利于冷起动成功,适度提前喷气结束角可加快暖机过程.油气间隔直接影响油气雾化效果,6ms油气间隔冷起动性能最佳,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拖动和起动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