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航空   18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模型表面粗糙度对冷却塔风致响应及干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动弹性模型研究模型表面粗糙度对冷却塔风致响应及干扰的影响。推导了冷却塔气动弹性模型相似关系并据此相似关系成功设计和制作了某核电站200m高超大型冷却塔的1∶400气动弹性模型,在风洞中模拟的1∶400B类风场对三种粗糙度的单、双塔位移响应进行测试。研究发现:气动弹性模型能较精确模拟冷却塔结构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相似;最大位移均方差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平均响应在一定粗糙度范围内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但粗糙度超过某临界值时,平均响应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位移响应自功率谱密度曲线的幅值分布、风振系数及干扰因子基本不受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横向风影响下空冷塔内外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有限体积方法对有横向自然风环境下空冷塔的三维湍流流场及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采用了标准k-ε湍流模式;对结果的分析揭示出刮风时空冷塔散热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为进一步提出防风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大型双曲冷却塔平均风荷载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双曲冷却塔的平均风荷载进行CFD数值模拟,获得冷却塔内外表面的三维流场特性和各高度截面的平均风压系数分布曲线,并与以往文献的实测数据和风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根据内外表面的风速矢量图,描述冷却塔内外流体的流动特征,发现旋涡的存在使风压分布趋于均匀的规律.并分析塔底的边缘效应及其对冷却塔内外表面风压的影响.讨论现行设计规范在外压的三维效应和内外压的共同作用等方面的不完善之处,给出部分改进建议和冷却塔外表面、内表面和内外表面压差的风压系数等压图,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4.
为了系统研究大型双曲冷却塔表面脉动风压分布特性,进行单个冷却塔刚体模型风洞动态同步测压试验,对冷却塔表面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统计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测点风压时程及其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对具有非高斯分布特性的局部区域作出判断,从风压信号的时空间相关性入手,结合中心极限定理讨论了局部区域呈现非高斯特性的原因;并基于测点风压信号概率密度曲线的斜度及峰态值对典型断面的测点风压进行非高斯特性描述,给出了划分非高斯区域的标准,并由测点环向相关性对冷却塔壳体表面进行了分区,初步探讨了不同区域的脉动风压形成机理,加深了对冷却塔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特性的认识,为进一步探讨冷却塔结构表面风压极值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冷却塔群塔刚体测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冷却塔群塔和周围复杂建筑物场地条件下,通过冷却塔表面刚体测压试验,研究了双曲线型圆截面冷却塔表面雷诺数效应模拟、冷却塔表面气动压力分布特征;基于等效阻力系数表达式,研究了几种典型多塔组合工程场地条件下,群塔相对于单塔的等效风荷载比例系数,并进一步分析了冷却塔在最不利吹风工况中,位移、主拉、压应力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26.
作为一种外形新颖的典型风敏感结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表面风荷载随机分布特性亟待研究。以国内拟建最高的某新型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塔高189 m)为例,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方法对其进行风场数值模拟,获取了直筒和锥段两部分结构的外表面三维气动力时程。将平均和脉动风压系数分别与相关规范及国内外冷却塔实测及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进而提炼出此类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外表面平均、脉动和极值风荷载以及阻力系数等气动参数分布规律。最终给出了此类新型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结构平均和极值风压估算公式及其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27.
两个相邻冷却塔风荷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风洞模拟的方法给出了二个固定塔距的大型双曲线型自然通(?)冷却塔在大气边界层气流中各种风向角下塔体表面的平均和脉动风压分布。文中着重讨论了两塔风荷载相互影响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后塔对前塔的影响较小,而前塔对后塔的风荷载影响风随向角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影响区域:尾流影响、综合弱影响和邻近影响区。  相似文献   
28.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联合模型的大型冷却塔风效应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灰色GM(1,1)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灰色-神经网络联合的大型冷却塔平均位移和风振系数预测模型。该联合模型增强了预测结果的自适应性和准确性,能解决因气弹模型试验中测点样本数目太少而无法直接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局限。通过某大型冷却塔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的算例分析,表明该组合模型对于平均位移和风振系数的预测结果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随后基于已训练的模型给出结构风振反应精细化分析所需的输入参数预测结果。这为冷却塔结构风效应的精细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根据电厂冷却塔内壁涂料防水防潮性能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工艺性,研制了一种高性能的苯乙烯-丙烯酸酯防水涂料,在研制过程中,根据苯-丙涂料的乳液聚合机理,优选了乳液聚合的单体和对应的乳化剂,引发剂等添加剂的配方以及合成路线,经过反复筛选,确定了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组分配方和合理的工艺路线,解决了涂料乳液聚合中新型高效助剂的关键技术,除用于电厂冷却内壁外,还可以广泛用于其他防水设备和设施。  相似文献   
30.
以中国西北地区已建成的210m世界最高冷却塔为例,采用风洞试验和CFD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获得了考虑复杂山体(海拔接近冷却塔喉部高度,且距离塔体很近)双塔布置冷却塔表面流场信息和压力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考虑复杂山体和建筑干扰时冷却塔表面最大负压、基于极值负风压的干扰系数和平均风压分布特性,并针对最不利工况进行复杂山体和塔群之间的风致干扰机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得到的冷却塔基于极值负风压的干扰系数分布规律一致,两者最大值相差8%;复杂山体对冷却塔群来流湍流和表面风压分布模式的影响显著,同时受到冷却塔和干扰建筑物之间"夹道效应"的影响,最不利工况下冷却塔基于极值负风压的干扰系数可达1.586,远大于没有复杂山体时的工程常见干扰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