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95篇
航空   971篇
航天技术   238篇
综合类   188篇
航天   25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卫星导弹发射过程振动信号中存在的弱冲击信号,用峰态算法对其进行分析,用以发现弱冲击信号的存在和出现的时间。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计算,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指出使用该算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以电磁冲击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LS-DYNA非线性分析软件对电磁冲击系统的阀芯冲击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对阀芯运动以及阀芯回程冲击盖板进行了应力、能量传递过程的计算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加入缓冲弹簧后,不但提高了阀芯的使用寿命,而且阀芯能量传递效率也提高了。  相似文献   
43.
针对辐射前后环栅与条栅结构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SOI,Silicon On Insulator)器件关态电流的变化展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辐射诱使关态电流增加主要取决于侧壁泄漏电流、背栅寄生晶体管导通、带-带隧穿与背栅泄漏电流的耦合效应.在条栅结构器件中,辐射诱生场氧化层固定电荷将使得器件侧壁泄漏电流增加,器件前、背栅关态电流随总剂量变化明显;在环栅结构器件中,辐射诱使背栅晶体管开启将使得前栅器件关态电流变大,而带-带隧穿与背栅泄漏电流的耦合效应将使得器件关态电流随前栅电压减小而迅速增加.基于以上结果,可通过改良版图结构以提高SOI器件的抗总剂量电离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44.
回顾了利用大功率的高频电磁波调制电离层自然电流产生ELF/VLF电磁辐射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典型加热设备的系统参数配置情况以及地面和卫星上检测ELF/VLF信号的实验结果.总结了提高ELF/VLF产生效率等问题的进展情况,尤其是"波束扫描"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发展.提出了该技术下一步需要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分析了次级整流电阻焊焊接电流有效值的测量原理和处理方法,详细介绍了微机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为次级整流电阻焊焊接电流的闭环控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中性点谐振接地实施过程中,电容电流的确定是一个关键。本文根据补偿电网的等值接线图、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压及电流向量变化图加以分析,提出一种新的电容电流的实测方法,并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7.
高温射流冲击大丝束碳纤维实验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研究大丝束碳纤维在射流冲击作用下的展纤机理,设计了高温射流冲击试验装置。通过正交试验,并引入极差这一指正参数,参数化地分析了热气流喷距、纤维丝束跨距和纤维丝束张力对展纤效果的影响。建立高温射流流场的三维CFD模型,通过实验与仿真对比分析射流中心轴线上的速度分布来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获得流场中心平面上的速度分布云图,并对高温射流冲击作用下纤维壁面的压力和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CFD仿真和射流冲击试验的结果较好地吻合,通过分析结果得出适合于48K大丝束碳纤维展纤的最优工艺参数。当在喷距为80 mm,纤维跨度为100 mm,砝码质量为15 g条件下进行展宽,纤维铺展均匀,展宽效果最佳,宽度可达到50 mm。  相似文献   
48.
基于三角测量和最优化技术的复合材料冲击定位两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复合材料结构冲击定位的精度和实时性,提出了冲击定位两步法。首先运用三角测量技术计算出冲击位置所在的椭圆区域;然后在椭圆区域内,采用有限元法和模态叠加法计算出应变响应的理论模型,以理论估计应变与实际测量应变之间的误差建立优化模型,运用优化求逆技术精确识别出冲击位置。在复合材料层合板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判定出冲击位置。  相似文献   
49.
主要介绍了某改型飞机复材平尾结构在使用不同冲击力的小火箭进行振动冲击损伤地面试验的情况,包括试验方案、试验结果及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和相关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50.
为了找到爆炸冲击测试结果精确度的影响因素,利用轻气炮冲击试验装置作为冲击源,设计了专用对比工装,模拟安装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压阻式传感器为研究对象,以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校准结果为基准,对比耦合剂种类、连接螺栓规格、表面粗糙度、安装力矩以及传感器安装数量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前4种因素对冲击测试的影响较小,均在3 dB的容差范围以内;而传感器安装数量和与被测对象的连接方式对冲击测试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