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0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航空   1461篇
航天技术   97篇
综合类   262篇
航天   2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期导读     
<正>附面层抽吸技术现代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要实现以更少级数达到更高压比的设计目标,需突破大弯角高负荷叶栅研制关键技术。而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吸力面附面层低能流体在强逆压梯度下容易从壁面分离,导致流道堵塞,造成发动机气动损失增加及性能下降。大量研究表明,附面层控制技术对于提高压气机性能和改善流场结构有明显作用。因此,若能主动控制叶片表面附面层,使流道中的流场分布更为合理,就有可能推迟或抑制分离,实现更好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2.
舵机滚珠丝杠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摩擦作用和电机运行产生的内部热源会导致其结构温度上升和变形,是影响滚珠丝杠副运行精度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舵机滚珠丝杠副模型,并通过在ANSYS Workbench中插入命令流的方式实现了在滚珠丝杠上施加移动摩擦热载荷,获得了滚珠丝杠副在内部热源作用下的温度、变形和应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滚珠丝杠轴向热流密度呈双峰趋势,且其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螺母行程范围内的中间区域;随着转速的增加,滚珠丝杠各处温度及其波动幅度加大;丝杠最大热应力位于与轴承配合的轴肩最外侧处。  相似文献   
103.
为实现立式捏合机搅拌桨叶全三维设计与优化,集成搅拌桨叶几何造型、流场模拟与机械性能分析,开发了基于流场模拟的复杂形面搅拌桨叶三维设计与优化系统.分析搅拌桨叶运动特性,建立搅拌桨叶的三维参数化模型;综合搅拌桨叶的几何造型、运动方式、混合工艺条件,在虚拟环境中真实地模拟搅拌桨叶混合过程,快速分析与评价搅拌桨叶几何形状与流场特征的关系;在虚拟环境下,将流场模拟结果作为负载,添加在搅拌桨叶上,对其机械性能进行分析与优化.通过工程设计实例,对这套方法进行验证,设计结果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这套系统可以缩短设计时间20%,设计的设备能耗降低5%.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了利用高焓气体自发光作为高超声速流场显示的方法,介绍了在使用高焓运行的激波风洞中,对二维模型的高超声速绕流流场使用此种方法的初步结果,可观察到二维棱形柱的尾流和马赫波的相交。结果表明此种方法不需外加光源,对于结构限制无法设置透明部件的模型,无疑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前体尾流对降落伞工作性能的非定常影响,基于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采用PISO算法开展了物伞系统的非定常绕流数值计算,获得了精细的流场旋涡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拖曳比下物伞系统的尾涡演变规律、流场分布规律以及伞衣气动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前体尾涡导致伞衣入口处的涡量大小和方向时刻变化,随拖曳比增加,涡量黏性耗散增强,进入伞衣的旋涡强度逐渐减弱,伞衣入口形成稳定的负涡量区,伞衣尾涡脱离周期随之延长;拖曳比对尾涡区后端(伞衣入口处)流场压力的影响远大于前端,随拖曳比增加,流动形式逐渐由闭式转变为开式,流场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更为对称,伞衣入口形成稳定的正压区,内外压差增加;当拖曳比大于9时,前体尾流对降落伞阻力系数和表面压强系数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06.
为改善直线翼垂直轴风力机(SB-VAWT)的启动特性,在两叶片SB-VAWT内部安装了阻力风杯结构。为探明阻力风杯结构对两叶片SB-VAWT风力机静态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对具有阻力风杯结构的垂直轴风力机(DS-VAWT)和两叶片SB-VAWT进行了转矩测量风洞试验和PIV可视化试验。结果表明:阻力风杯结构对SB-VAWT的风轮内部气流流动规律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一些方位角下,阻力风杯结构对SB-VAWT升力叶片尾部的流动分离现象改善明显,旋涡减弱,降低了能量损耗;在一个旋转周期中,阻力风杯结构的存在也产生了作用于风轮转轴的扭矩,因此具有阻力风杯结构的垂直轴风力机的静态启动力矩要高于无阻力风杯结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7.
针对高宽比为1/12的近流线型宽体箱梁进行了一系列参数化的三分力测力试验,研究了栏杆透风率、检修车轨道位置、桥面粗糙度对三分力系数的影响.运用CFD工程软件Fluent 15.0模拟二维风场,对三分力系数变化的可能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对于近流线型宽体箱梁:(1)随迎角由负到正加大,CD先降后升,CL与Cm总体趋于升高,但均不关于零迎角对称或反对称;(2)栏杆透风率的减小一方面加大了断面挡风面积,使尾流变宽,CD升高;另一方面扩大了断面上方负压区范围(正迎角工况),提高了上表面压力系数(负迎角工况),使正、负迎角下的升力均增加,即CL绝对值升高;(3)正迎角来流时,检修车轨道的内移使断面下方的负压区缩小、压力系数减小、尾流变窄,则CD、CL均降低;但负迎角来流时,其位置的移动未对分离区造成明显影响,则CD与CL均未出现显著波动;(4)正迎角来流时,桥面粗糙度的提高减小了上表面的分离角,使负压区缩小、尾流变窄,则CD降低;且负压区的缩小使得朝上的升力减小,即CL降低.负迎角来流时,粗糙度的提高使上表面的阻力与压力系数均增加,则CD升高、CL的绝对值升高;(5)栏杆透风率、检修车轨道位置及桥面粗糙度对Cm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08.
带有护散型冷却孔的气膜冷却叶版是新开发的结构,用于具有很市初始温度(1700℃)的氢气燃气轮机,名古屋工业大学流体机械实验室在日本首次对该结构的流场进行了研究。用垂直型和X型的热线测量了流场,获得了主流方向平均速度,紊流强度和雷诺剪应力,在沿下游方向和展向方向的平面里分别整理了实验数据,证实了扩散冷却孔对改善燃气轮机膜冷却紊流流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周正贵  胡骏 《推进技术》2003,24(5):436-439
提出一种壁面正交、尾迹区网格节点分布逐渐均匀化叶栅通道网格生成方法。为了研究壁面处网格正交性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推导出壁面附近流动参数一阶导数离散误差与网格线交角的数学关系。采用N-S方程分别对平板紊流附面层流和叶栅通道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壁面处网格正交性对附面层内流动计算预测精度影响较大,而对势流区流动影响很小;尾迹区切向网格节点逐渐均匀化分布能更准确计算尾迹区流动。  相似文献   
110.
才大颖  张唯  臧令千 《推进技术》1987,8(6):8-16,87
本文是为喷管喉部沉积问题的研究而进行的喷管突扩流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重点研究了产生突扩流效应的轴对称直管流场.在等粘度和k-ε紊流模型下,分别计算了三种速度分布下的流场,和国内外相关实验结果及Spalding,D.B.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考察了动边界下流场的变化,实现了突扩流效应的理论预测.本文考察了SIMPLE方法.在源项处理、方程的非线性、方程的解法等方面做了分析研究和计算工作,解决了一些具体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