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176篇
航空   1461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186篇
航天   28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61.
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N-S时均化方程为控制方程,引入变比热容的热完全气体模型,采用k-ω SST湍流模型及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对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过程进行了二维准定常数值仿真研究.结果发现,当内收缩比较大时,分离激波即使打入唇口,大规模流动分离仍存在,须继续增加来流马赫数(M∞),才能使进气道完全起动,即进气道可能存在没有溢流的不起动...  相似文献   
162.
攻角变化对超音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维非定常可压缩流的N-S方程为控制方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攻角变化引起的超音速进气道再起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攻角变化对超音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音速进气道不起动时,可通过合理改变攻角实现进气道的再起动工作;超音速进气道的再起动攻角随攻角变化速率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加;攻角变化速率较...  相似文献   
163.
J-911C猎禽者为笔者设计的一种多任务陆基型战斗机方案。它采用准无尾X全动小翼气动布局。机头及边条向后逐渐平滑过渡为翼身融合体,没有明显的机身与机翼的分界。这种翼身融合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机体内部空间并可获得额外的升力。进气口位于机头下任务舱前方。这种结构可以减小体积巨大的任务舱的阻  相似文献   
164.
弯曲激波压缩型面的设计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瑾  张堃元  金志光 《推进技术》2008,29(4):438-442
分别采用等压缩角和递增压缩角的小折线构成压缩型面。研究了二维均匀超声来流流过压缩面时的波后超声流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形成弯曲激波且波后气流沿流向的壁面静压近似为等压力梯度,其等压力梯度程度取决于各小折线压缩角的配置。采用该方法生成的曲面压缩型面进气道附面层稳定性好,优于常规的平面压缩进气道。与二维常规平面压缩进气道相比,设计工况下,性能相当;非设计工况下,性能优于二维常规平面压缩进气道。  相似文献   
165.
对建立的腹部S型进气道及前机身模型,采用多层快速多级子方法计算雷达散射截面,研究了进气道唇口斜切方式、上下唇边锯齿化、S型弯道长度、等直段安装吸波导流环和前机身形状对腹部进气道头向RCS的影响,并分析进气道与前机身的耦合散射特性。通过计算进气道参数改变前后的电磁散射特性,找出影响腹部进气道头向雷达散射截面的主要因素和RCS减缩方法,并对各种减缩方法的减缩效果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为腹部进气道的头向RCS减缩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6.
冲压发动机用轴对称进气道设计和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健  李宏东  朱守梅  朱璞 《推进技术》2009,30(6):682-686
完成了一种Ma=2.5~4.0冲压发动机用超声速轴对称混合式进气道模型的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获得了马赫数Ma=2.5,3.0,3.5,4.0,攻角α=0°,3°,6°,8°条件下的超声速轴对称混合式进气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赫数的增加,总压恢复系数大幅度下降,亚临界稳定范围变窄,流量系数逐渐增加;随着攻角的增大,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总体都呈降低趋势,在Ma≥3.0,α=6°时,进气道性能的下降小于5%,亚临界稳定范围变窄。  相似文献   
167.
大攻角条件下的二维进气道型面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维气体动力学,以进气道前体楔面楔角为优化设计参数,以总压恢复系数、流量系数最大及阻力系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对二维进气道外型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综合考虑了大攻角条件下的位于背风面与迎风面上进气道面临的不同来流条件.在优化设计中,采用改进后的NSGA-Ⅱ遗传算法.在问题求解中,对NSGA-Ⅱ算法的交叉算子及优选策略进行了改进.优化结果表明.总压恢复系数与阻力系数的优化结果具有一致性,即二者可同时达到最优;第一级楔角的大小对流量系数的影响显著.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型面构型满足设计要求.该设计方法可用于二维进气道型面考虑攻角条件下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68.
采用姿控式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大气层内拦截弹的机动能力,但由于产生侧向推力的脉冲发动机数量有限,必须考虑减少使用数量的问题.除了最优化脉冲发动机点火分配逻辑之外,充分利用气动力也是一种可能的方案.本文基于弹体运动的线性化模型,探讨了在给定攻角响应时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动力能否节省脉冲发动机点火数目,并对攻角响应所需用的脉冲发动机数量做了离线计算,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9.
外加剂对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限制收缩试验法,研究了减水剂与膨胀剂及其复合技术对聚丙烯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大小顺序为:UEA-N混凝土膨胀剂与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复合的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AEA混凝土膨胀剂与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复合的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AEA混凝土膨胀剂与萘系减水剂复合的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因此,采用UEA-N混凝土膨胀剂与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复合外加剂技术和聚丙烯纤维增强技术是防止高性能混凝土发生塑性收缩开裂的比较理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0.
液体火箭发动机关机水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特征线法对某液体火箭发动机小尺寸推进剂供应管路的关机水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发动机关机后推进剂管路的压力瞬变特性,并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测压支管直径和长度改变时测压支管端部压力与阀门处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测压支管的存在使实测点与管路内压力瞬变特性可能有较大差异,是造成测量数据不能正确反映管路内真实压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