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航空   87篇
航天技术   126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30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正>第33届IADC(the Inter-Agency Space Debris Coordination Committee,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会议于2015年3月29日—4月2日在美国休斯敦市举行,会议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主办,由约翰逊空间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承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乌克兰、日本、印度、加拿大、韩国、ESA等13个国家和航天机构的120多位  相似文献   
112.
吴轩  吴斌 《航天员》2014,(6):66-69
太空并非“仙境”,而是险境。高真空、强辐射,巨大的温差,以及空间碎片威胁等,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航天员想要出舱作业,可谓困难重重,危险万分。但舱外航天服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它构成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生命方舟”,可以说是穿在航天员身上的最小的“载人航天器”。不过,在出舱前,要穿戴好这个“航天器”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3.
SDEEM2015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碎片高速撞击研究中心"十二五"期间发布的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SDEEM 2015)。该模型可实现LEO空间碎片环境描述,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以及地基探测结果仿真,还可输出LEO航天器不同轨道位置处空间碎片撞击通量随撞击方位角、撞击速度及碎片尺寸的分布规律,地基探测设备探测区域内空间碎片空间密度及通量的分布情况等信息。SDEEM 2015适用轨道高度范围为200~2000 km,时间范围为1959年—2050年,所考虑的空间碎片来源包括解体碎片、Na K液滴、固体火箭发动机喷射物、溅射物和剥落物。  相似文献   
114.
熔融石英玻璃是航天器舷窗部件的主要构件,文章采用了两种计算方法(即经典的有限元算法以及新兴的sph算法)对石英玻璃受到铝球弹丸超高速(速度范围为1~10km/s)撞击后的损伤及破坏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总结出一种较适合超高速撞击问题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弹丸的直径及撞击速度对损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陈杰 《航天》2011,(10):44-47
卫星在轨操作任务主要包括在轨燃料加注、在轨模块更换、在轨发射、在轨空间碎片清除等。值得指出的是,在轨操作可以针对己方航天器进行,也可以针对敌方航天器进行。能够通过在轨加注延长航天器寿命,也可以利用交会对接和空间机械手技术将敌方航天器拖离目标轨道,具有巨大的商业和军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6.
超高速撞击试验是开展载人航天器及大型应用卫星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风险评估和防护设计的基础,作为我国航天器环境效应和可靠性工程验证部门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文章介绍了二级轻气炮超高速撞击地面模拟试验技术、典型防护结构防护性能的超高速撞击试验验证、载人航天器外露材料超高速撞击特性、毫米级弹丸7 km/s以上超高速稳定发射技术探索、高性能防护结构研究等方面的若干近期进展。展望了我国空间碎片防护需求和地面超高速撞击试验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7.
激光驱动飞片速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激光驱动飞片技术是模拟微流星体/空间碎片对航天器外露材料/部件超高速撞击,用于开展撞击累积损伤效应与材料性能退化的研究,也是进行航天器在轨寿命预估和空间碎片防护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飞片速度是衡量激光驱动飞片技术水平的关键性参数之一。文章从Lawrence改进的Gurney模型出发,着重分析了激光输出能量、脉宽、聚焦光斑大小以及飞片靶厚度等参数与飞片速度大小的关系,提出激光驱动飞片技术中提高飞片速度的主要途径:其他条件一定时,薄靶较厚靶更易获取高速飞片;小光斑较大光斑更易获取高速飞片;长脉宽高能激光器或短脉宽低能激光器比较适合获取高速飞片。以上结论对从试验上获取高速飞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8.
ISO空间碎片相关标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拟定的空间碎片标准进行了综述,其中包含1个DIS标准、4个CD标准、3个WD标准和5个NWIP标准。这些标准与航天器的系统设计有着直接关系,尤其关系到航天器任务后的处置,希望引起国内航天器研制单位和相关用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9.
航天器在轨服役期间会遭受到大量空间微小碎片和微流星体的撞击作用,其中的微米级粒子将在航天器表面产生大面积砂蚀现象,并使材料或器件功能衰退。文章介绍了NASA空间微小碎片累积损伤材料光学性能退化预示模型并推导了两个预示模型之间的关系。利用ORDEM2000碎片分布模型估算了K8玻璃累积损伤面积。以K8玻璃为例,对比研究了两个预示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航天器外表面损伤程度小于40%,可利用Canoon模型评价和预示材料光学性能退化规律;当航天器外表面损伤程度大于40%,需利用Mirtich模型评价和预示材料光学性能退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0.
胡辉 《上海航天》2008,25(1):21-25
为提高正交算法的运算速度,提出了一种将N点的一维正交变换分解成N0×N1点的二维正交变换(N=N0N1)和运算量较少的附加运算的并行扩维正交变换算法.在定义正交变换算法扩维并行性的基础上,讨论了离散傅里叶变换(DFT)、Hadamard变换和Hartley变换等算法的实现及性能.在TMS320C80多处理机平台上不同算法实现的试验结果表明:算法可有效减少数据的相关性、降低编程的复杂性,消除了处理单元片内内存容量的限制,适于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处理单元的多处理机平台的并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