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1篇 |
免费 | 201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72篇 |
航天技术 | 76篇 |
综合类 | 108篇 |
航天 | 2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撞击流混合器速度信号的Hilbert-Huang变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对撞击流混合器的流场瞬时速度进行了测量。将Hilbert-Huang变换(HHT)应用于瞬时速度信号的分析,提取出各阶内禀模态函数(IMF)并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对速度信号进行滤波降噪。通过希尔伯特谱分析(HSA)确定了撞击流混合器速度信号的能量分布状况,信号能量集中于低频区,即存在于尺度较大的流体涡旋中。分析速度信号各阶内禀模态函数在不同频段的能量分布与转换,发现不同频段IMF的能量分布与流型转变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能量特征值的提取表明,提高螺旋桨转速有助于强化系统的混合效果。最后将撞击流混合器的流场由内而外划分为中心区、涡旋区和回流区3个部分。 相似文献
892.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变温热源条件下不可逆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密度特性,计入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阻损失及压气机、涡轮机的不可逆压缩和膨胀损失,导出了功率密度与压比间的解析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将对应于最大功率密度时的一些参数与对应于最大功率时的同样参数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功率密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893.
航天器介质盘环结构内带电特性三维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航天器内特定结构的内带电(IDC)问题,以航天器典型复杂介质结构——太阳帆板驱动机构介质盘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球同步轨道恶劣充电环境(Flumic3)下介质内带电三维仿真分析。通过Geant4实现电荷输运模拟,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数值计算得到电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屏蔽厚度对介质内带电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根据屏蔽厚度调整入射电子能谱能量下限以提高计算效率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盘环结构内带电最严重部位是盘环最外圈上层介质与金属导电环接触的上边沿;增加屏蔽厚度可以减缓充电风险,但是随着温度降低,屏蔽效果会随之减弱。在地球同步轨道恶劣充电环境(Flumic3)下,当温度低至183 K时,由于辐射诱导电导率成为总电导率的主导部分,从而增大屏蔽的同时也会降低介质电导率,导致即使3 mm铝屏蔽下仍可能出现接近107 V/m的场强峰值。 相似文献
894.
为解决在航空液压零件径向沟通孔加工中因喷油不畅导致积碳、同时解决因电极杆刚性不够导致震颤的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了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配合一种新型辅助内喷油装置的使用,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径向沟通孔电火花加工。并通过油压控制试验、电极杆材料优化试验、电火花加工试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最终优化出最高效的工艺参数并显著提升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895.
研究旨在获取上游弯头安装条件下内锥流量计的性能和所需要的直管段长度。研制了100mm口径、β值分别为0.45、0.65、0.85三种结构类型的样机。开展了上游单弯头、同一平面上连续两个90。成s型结构双弯头及互成垂直平面上连续两个90°双弯头的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的介质均为常温水,雷诺数范围分别为0.498×10^5~4.98×10^5和0.14×10。~4.5×10^5。仿真结果与实验结论一致,并利用平均流出系数相对误差及附加不确定度作为安装条件影响的主要评价标准,给出了上游弯头安装条件内锥流量计所需的直管段长度。 相似文献
896.
干涉配合强化技术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机械连接干涉配合强化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状况。简要说明了干涉配合和冷胀孔(I-E)综合强化方法产生的重大技术效益。对比分析了强化孔和非强化孔试件,在变载荷作用下疲劳裂纹的行为。指出强化孔试件厚向和α向裂纹扩展速率的明显差异现象(dc/dN相似文献
897.
吴中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1,37(4):25-27
通过对型内球化成形件的细微夹杂物分析,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夹杂物形态、成分和对球铁件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8.
利用发动机地面试验结果,引入广义的压强系数和推力系数,计算了发动机的特征速度、喷管喉部面积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试件和标准发动机的相关参数预示了发动机的压强、推力、流量及其积分。通过算例可以看出。此发动机内弹道性能工程预示方法简单实用,预示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99.
矩形转圆形进气道马赫5正8°攻角启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赫5、正8°攻角状态对收缩比为6.9的带楔形前体的矩形转圆形内收缩进气道进行了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该进气道无放气及有放气时在风洞中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无放气状态该进气道在风洞中并不能顺利启动,不启动状态进气道顶板上存在较大分离区,分离激波被推出内压缩段,此时总压恢复仅为0.378,增压比为54.1,出口马赫数为1.48。通过在内压段的顶板上激波附面层相互作用区域放气后,该进气道可在风洞中正常启动。启动后总压恢复为0.558,增压比减小至44.9,出口马赫数为1.84,放气量约为唇口封闭处截面流量的1.2%。以上研究表明,放气可有效改善内收缩进气道的启动性能,启动后放气量较小,总体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900.
密切曲面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设计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密切曲面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 Waverider Inlet,OICWI)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对该型乘波前体进气道的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针对该型一体化乘波前体进气道完成了风洞试验研究。理论设计结果和设计状态无粘模拟结果一致,设计状态下的计算结果表明,前体进气道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较好出口流场均匀度及较高的流量捕获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型一体化前体进气道在马赫数5~7条件下顺利启动,流场波系及压力分布同数值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