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67篇
航空   612篇
航天技术   78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本文基于高频电动振动试验系统,采用谐振搜索与驻留方法,测量出三型螺旋桨的固有频率。结果表明,X1930型螺旋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为51.81Hz,W80CM8型螺旋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为51.65Hz,76EM8型螺旋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为48Hz。某型电动四座飞机螺旋桨的最大工作转频为40Hz,这三型螺旋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均超过工作转频,可保证螺旋桨在爬升和巡航状态下平稳运行,在工作转速范围内不会发生共振。将试验结果数据与有限元模态分析数据进行对比,表明试验方法合理可靠,获得的三型螺旋桨的固有频率为某型电动四座飞机螺旋桨选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02.
针对航空发动机试车过程中出现的卸荷腔压力异常偏低导致轴向力偏小且反向的故障,利用试车数据开展了封严元件实际工作间隙标定及各元件对卸荷腔压力、温升的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因压气机后轴颈篦齿间隙异常偏小导致压气机鼓筒轴温升偏大,引起篦齿盘热变形增大、阶梯篦齿工作间隙减小,从而导致卸荷腔压力异常偏低。提出了增大压气机后轴颈篦齿间隙、配合增大卸荷腔排气面积的解决措施。发动机地面试车结果表明,96%换算转速时,卸荷腔压力增大约170 kPa,轴向力增大约2 700 daN,验证了调整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3.
为解决高吸收比极端量值溯源难题,基于腔式吸收器光陷阱作用,研制了吸收比达0.999以上、光谱范围为300~1 100 nm的腔式宽光谱高吸收比标准器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设计了圆柱圆锥形、球形和不同直径带螺纹圆柱形等腔式吸收器,使用Fred软件,基于Gouffe法和蒙特卡罗法对吸收率进行模拟,使用铝合金材料制作了内壁分别喷涂航空黑漆和电镀纳米涂层的两套实物,对实物进行了吸收比性能测试,分析研究不同形状和尺寸腔体对吸收率的影响。腔吸收器吸收率测试结果表明,腔口开孔直径为25 mm,内壁涂有吸收率为0.970的航空黑漆或纳米铜的球形腔和圆柱圆锥形腔更高,在300~1 100 nm波段范围平均吸收率达0.999以上。  相似文献   
804.
陈毅  侯磊  林荣洲  杨洋  陈予恕 《航空学报》2022,43(1):395-405
以双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高低压转子双频不平衡激励、中介轴承间隙以及机动载荷,通过Lagrange方程,建立了水平盘旋机动飞行环境下双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双转子系统的主共振特性,分析了水平盘旋机动载荷对双转子系统主共振特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机动飞行环境下中介轴承间隙对双转子系统主共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转子系统存在振动突跳和双稳态等典型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水平盘旋机动载荷增大会对双转子系统产生“刚度增强效应”,中介轴承间隙增大会对双转子系统产生“刚度弱化效应”。  相似文献   
805.
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是惯性导航系统(INS)的核心组件,亦是构建微定位导航授时(μ-PN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成熟的微惯性测量单元主要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实现,其性能逐渐难以满足新型无人驾驶车、无人飞行器以及制导弹药、航空航天器等军民用领域对高精确惯性导航的需求。近年来,各种新型微惯性测量技术相继被提出,以期望突破微惯性测量单元的性能与尺寸、质量、功耗(SWaP)之间相互制约的关键技术难题。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常规MEMS惯性测量技术以及新型微光机电系统(MOEMS)惯性测量、微腔光力惯性测量、量子精密测量等几类新型惯性测量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新型高精度惯性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腔光力系统的量子增强型惯性测量技术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