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5篇
航空   411篇
航天技术   64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1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71.
为了提高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烧蚀性能,本文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了C/Zr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锆硅一体化陶瓷前驱体(ZS)的固化-裂解工艺对C/ZrC-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的裂解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较高的裂解温度会损坏碳纤维,导致力学性能降低;较低的裂解温度会使碳热还原反应不充分,基体氧含量较高,结构疏松,导致力学性能下降;制备的C/ZrC-SiC复合材料通过了2 850 K的电弧风洞试验考核后线烧蚀率为8.75×10^-4mm/s,呈现出优异的耐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472.
为查明不同模具表面状态下的复合材料构件应变演变规律及其对固化变形的影响,采用热电偶和光纤光栅传感器对不同模具表面状态下的复合材料构件在热压罐成型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变进行在线监测,获得不同模具表面状态下构件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升温阶段脱模布的使用能够有效屏蔽模具-构件界面相互作用,使构件在升温阶段的应变很小。三层脱模剂模具表面条件下构件中的应变明显小于一层脱模剂;降温阶段三种实验条件下在构件中都出现了较大的压应变,其中一层脱模剂模具表面状态下模具-构件相互作用力最大,在固化工艺完成后构件发生翘曲变形,且翘曲变形以沿纤维方向为主。  相似文献   
473.
采用非等温DSC研究了80℃固化环氧树脂体系LTCEP的非等温固化行为。采用GaussianLorentzian加和模型对DSC曲线进行分峰处理,采用Flynn-Wall-Ozawa法确定不同阶段反应的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情况。然后采用Málek方法研究不同阶段反应的非等温固化动力学,得到树脂体系总的反应速率方程并预测树脂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固化行为。最后采用拉伸测试表征了LTCEP体系的力学性能。非等温DSC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的DSC曲线可用三个独立的放热峰进行叠加来拟合;三个阶段反应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均不明显,其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85.98、84.85和87.16 k J/mol;Sesták-Berggren模型可很好地描述该树脂体系在不同阶段的固化行为。预测LTCEP在150℃下3 min、140℃下5.5 min即可达到90%转化率。拉伸测试结果表明LTCEP经80℃固化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51.34±11.78)MPa和(1.23±0.34)%,125℃后处理对拉伸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74.
固体推进剂药浆适应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竹林  冯增国 《推进技术》1990,11(2):49-52,58,79
本文研究了抑制剂乙酰丙酮(HAA)对硝酸酯增塑的端羟基共聚醚和多异氰酸酯固化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HAA〕/〔FeAA〕和〔HAA〕/〔T-12〕的摩尔比,可以有效地调节其固化反应的适应期.在固体含量为70~75%的配方中,采用HAA/T-12固化催化体系,药浆的适应期得以延长,并给出合格的固化样品.  相似文献   
475.
以不同用量的多官能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预聚物组成液态光固化体系,经紫外光辐照后固化成聚合物陶瓷前驱体,后经1400℃无压热裂解制备氮化硅。采用热失重(TGA)分析陶瓷前驱体的热解特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解后材料的相组成及晶态结构,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陶瓷前驱体在热解过程中分别在325—350℃和475—505℃出现两个失重峰,随着体系中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增加,前驱体的热解失重率增加,陶瓷收率降低,最终陶瓷的相对密度下降,结晶度增高,晶粒尺寸增大。经1400℃热解15h,得到部分α-Si3N4晶体;热解24h,得到大量α-Si3N4和少量β-Si3N4的材料,在空洞中发现富氮的细长纤状和片状晶体。  相似文献   
476.
应用单束纤维拉伸法监测在标准固化周期内树脂固化收缩的发展历程,进而对标准固化周期进行优化.使用单束纤维拉伸法监测得到的环氧树脂的实验曲线同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77.
借助凝胶时间、DSC和TGA等测试研究了PN-PAA和MPN-PAA共混树脂的热固化过程和热分解过程。凝胶时间(140℃)结果表明共混树脂的交联反应速率比PAA明显趋缓;PN-PAA(1:1)、MPN-PAA(1:1)共混树脂的固化温度比PAA提高约50℃;Kissinger公式和Crane公式计算表明共混树脂比PAA树脂具有更大的热固化反应活化能,但具有基本相同的反应级数;TGA结果表明共混树脂固化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其起始热分解温度接近400℃。采用Coats-Redfem方程分析、解释了树脂热分解过程的表观动力学。与PAA树脂比较,共混树脂固化工艺性有较大改善,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有望用作高温防热复合材料的基体。  相似文献   
478.
金属胶接接头内应力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金属胶接接头内应力研究的新进展,提出基于粘弹性理论胶层固化内应力的计算方法和薄膜弯曲法测定内应力的方法,以及周期性温度变化会使胶层内产生残余拉伸应力(热应力),并且分析了气泡和填充物对热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9.
低成本复合材料技术的新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自动铺带技术、树脂转移成形、丝束铺放技术以及电子束固化技术等低成本复合材料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根据美国军民用飞机制造商及其主 承包商提供的信息表明:在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本组成中,材料占15%,铺层占25%,装配占45%,固化10%,紧固件5%,由此可以看出铺展及装配的比重占绝大部分。而且,在材料费用中,预浸料废品平均为40%,占飞行成品的1/3以上,因此,目前的一些低成本复合材料技术的重点放在制备技术的优化上。 在过去30年,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放在材料…  相似文献   
480.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可设计性强、抗疲劳断裂性能好、耐腐蚀、结构尺寸稳定性好以及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型的独特优点在飞机上得到了大量应用,可实现飞机结构相应减重25%~3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