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86篇
航空   1411篇
航天技术   242篇
综合类   237篇
航天   2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71.
空腔流动中包含多种复杂的物理现象,一直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研究了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和分离涡模拟(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方法在空腔流动及空腔噪音问题的应用。利用两种方法对三维空腔流动及噪音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比较发现DES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特别是通过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分析发现DES方法能够较好地捕捉空腔流动中的压强脉动及噪声水平,说明DES方法能够有效处理空腔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972.
利用“N-S方程+粒子仿真”方法来计算含裂纹翼柱型装药内流场。计算结果表明:环形裂纹内的流动对主流的影响大于纵向裂纹,环形裂纹向上游位置流动对主流的影响较下游位置的大,并可保持到喷管喉部,翼槽附近环形裂纹内的流动对主流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73.
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分步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骥飞  蔡晋生  段焰辉 《航空学报》2015,36(12):3759-3773
提出了基准流场与唇口平面形状分步优化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基准流场以反射激波不均匀性最小和总压恢复最大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使用结合Tayler-Maccoll方程的有旋特征线方法(MOC)进行流场计算,获得双拐点母线内收缩锥基准流场。进气道唇口形状以沿流线积分(Streamline Integral Method, SIM)获得的进气道无黏阻力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获得类椭圆形唇口平面形状。针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数值模拟,与传统直母线基准流场相比,双拐点母线基准流场反射激波后流动不均匀性下降40%左右,总压损失减少35%左右,总体性能提升明显。类椭圆唇口进气道在设计点的单位质量流量无黏阻力相较于圆形唇口降低6%,具有良好的压缩特性和气动效率,能够减弱进气系统对飞行器气动性能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74.
旋翼翼型对直升机旋翼及全机气动特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结合直升机飞行特性及旋翼工作气动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旋翼翼型设计理念,即定常优化设计同非定常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直升机旋翼专用翼型的优化设计。首先,建立旋翼翼型非定常气动特性的高精度CFD求解方法,以获得旋翼翼型在相应状态下的升力、阻力和力矩等气动参数。其次,针对旋翼翼型优化状态的特点,对于翼型静态优化及动态失速优化分别采用遗传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在上述方法建立基础上,首先针对定常状态下的原始翼型(SC1095)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静态优化翼型,进一步着重对该翼型在非定常状态下进行优化设计,成功地得到一种新翼型,并具有非常规外观。结果表明,在设计状态下,新翼型在保持良好定常气动特性的同时,明显减弱了动态失速状态下的分离涡,从而显著改善了翼型的动态失速特性。  相似文献   
975.
利用 PIV 测量得到的速度场数据重构空间压强场是一种新颖的压强测量方法。目前国外的一些仿真计算和风洞实验已经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基于 PIV 速度场测量重构压强场的基本原理---两种压强梯度计算方法(拉格朗日方法和欧拉方法)和两种压强积分方法(平面 Poisson 法和直接空间积分法),然后从速度场测量、压强梯度计算和压强分布计算3个方面综述了基于 PIV 速度场测量重构空间压强场的关键技术及相关的研究进展,最后从 PIV 速度测量的改进、参数的优化设置、算法的改进与创新、探索并完善3D压强分布计算、可压缩流动条件下的压强重构技术等5个方面探讨了该方法的发展方向,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对该技术的高度重视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6.
国内外关于竞争力的研究首先起始于国家层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将国家竞争力定义为“一国创造与保持一个使企业持续产出更多价值、人民拥有更多财富的固定资产和国内环境的能力”。1996年起IMD每年独立发布《世界竞争力年鉴》,从经济表现、政府效率、  相似文献   
977.
江燕 《国际太空》2005,(7):17-18
一个以创建电学与磁学统一基本方程的电磁学理论奠基人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命名的电磁兼容性(EMC)试验设施,已在欧洲航天局设于荷兰Noordwijk的欧洲航天技术中心(ESTEC)建成,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978.
刘闯  崔海涛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10):2346-2351
总结回顾了奇异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对于第二类奇异积分方程使用分段连续函数法进行了求解;对于两个弹性体接触问题,通过接触体之间的滑移函数和间隙函数,建立求解接触压力的奇异积分方程.分别针对圆柱体与弹性半空间体、抛物线型压头与弹性半空间体、榫头与榫槽3类接触问题,确立奇异积分方程的具体表达式,而后使用分段连续函数方法进行求解,获得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最后将计算所得的接触压力分别与理论解和有限元解进行了对比.对于圆柱体与弹性半空间体接触问题,奇异积分方程法的最大接触压力与理论解和有限元解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3%和0.5%;对于榫头与榫槽接触问题,奇异积分方程方法计算所得的最大接触压力与有限元解的相对误差为1.8%,验证了奇异积分方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9.
针对伴随微纳卫星资源受限、轨控需要尽可能节省燃料的现实问题,基于希尔(Hill)方程,研究推导了共面编队伴飞卫星的轨控时机和轨控方向对相对运动椭圆短半轴控制效率的影响。理论推导和仿真均表明:当控制量大小|ΔV|与相对运动椭圆短半轴b满足|ΔV|≤nb/2关系时(n为参考星平均轨道角速度),在相对运动椭圆上下点进行横向或反横向控制,最大效率地将相对运动椭圆短半轴改变了|Δb|=2|ΔV|/n。其中,在上点反横向或下点横向进行控制,可以最大效率地增大椭圆短半轴;在上点横向或下点反横向进行控制,可以最大效率地减小椭圆短半轴。  相似文献   
980.
为更准确描述高纬极区电离层离子分布函数, 分别采用弛豫碰撞模型和麦克斯韦分子碰撞模型描述玻耳兹曼方程的碰撞项, 通过求解两种模型下的输运方程, 分别得到两种模型基于麦克斯韦分布下离子分布函数的13矩近似和基于双麦克斯韦分布下离子分布函数的16矩近似. 进一步根据Sheffield理论, 利用两种模型下离子分布函数的13矩和16矩近似, 计算了非相干散射谱, 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相对于弛豫碰撞模型, 麦克斯韦分子碰撞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电离层E层中离子与中性成分的相互作用. 相对于离子分布函数的13矩近似, 16矩近似更适合描述由于电场增加导致的离子温度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