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航空   422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66篇
航天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31.
陈敬  李伶  赵令诚 《航空学报》1994,15(9):1081-1084
对机翼/外挂次谐颤振响应作近似分析。从机翼分离出的外挂被视为简谐激振力作用下的带间隙分段线性振子,研究这种振子的对称周期响应及其分叉。采用Poincare映射方法得出分叉条件,再用当量线化法导出分叉条件近似式,并用它来预示机翼/外挂颤振系统的次谐响应。算例表明这种近似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32.
王朋 《试飞研究》1998,(4):39-48
在NASA德赖顿飞行研究中心对一种研究性激振系统在双座F-16XL飞机上进行了飞行试验。该激振系统是一种安装在翼尖上、后缘有一个旋转裂缝圆柱的激振小翼。飞行中当圆柱旋转时,气流通过裂缝交替地向上和向下偏转,产生一个两倍于圆柱旋转频率的周期性升力。进行飞行试验是为了确定该激振系统在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状态的效能。主要研究目的是确定该系统能产生激励飞机结构的足够力的能力,并确定该系统能激励飞机结构模  相似文献   
433.
 为了快速获得不同刚度的叶轮机叶片颤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辨识技术的叶片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方法,分析了叶片气动阻尼随叶间相角差和固有频率的变化特性.该方法通过对多叶片通道的某一叶片单独施加一个扫频振动信号,求解一次非定常流场,得到叶片排上每个叶片的气动力响应,通过系统辨识,获得每个叶片的气动力频率响应.根据小扰动流的叠加原理,得到扫频范围内各固有频率下的叶片排所有叶片共同激励的气动力模型,由此进一步得到各个不同固有频率的所有叶间相角差下的气动阻尼.针对STCF4(Standard Test Configuration 4)算例,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直接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直接采用谐振信号的降阶方法(ROM)得到的气动阻尼系数吻合得很好.该方法只需进行一次非定常CFD计算就能得到扫频范围内不同固有频率下的气动阻尼特性曲线,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方便了叶轮机设计初期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434.
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飞机刚度的不断下降,飞机更易发生各种气动弹性不稳定现象。这些气动弹性现象非常有害,对飞机的飞行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本文从适航验证角度出发,结合CCAR-25-R4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中气弹稳定性条款第25.629条要求,分析研究了运输类飞机气弹稳  相似文献   
435.
叶型厚度参数与压气机转子叶片颤振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结构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数值模拟了大负荷弯掠扭组合叶片非定常粘性流场;通过对叶片表面非定常气动力及其所做非定常气动功的计算分析,采用能量法对叶片颤振与否进行预估判断。在气动设计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小范围调整大负荷弯掠扭组合叶片的最大厚度分布和最大厚度相对位置分布,并分别进行颤振预估计算。结果表明,最大厚度分布和最大厚度相对位置分布对颤振影响明显。在最大厚度相对位置分布相同的情况下,均匀减薄叶片,会使一阶动频减小,积累功率增大,颤振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研究结果对叶轮机颤振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36.
带集中非线性的机翼气动弹性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智春  田玮  谷迎松  贺顺 《航空学报》2016,37(7):2013-2044
带集中非线性环节的机翼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是飞行器气动弹性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经过近几十年来的不断发展,这类机翼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鉴于此,综述了近年来带集中非线性环节的机翼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带集中非线性的机翼气动弹性分析的建模方法、分析方法及非线性气动弹性稳定性和响应行为的规律,并讨论和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今后机翼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内容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7.
电动伺服舵系统动力学建模及颤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舵机动力学对舵系统颤振有最直接影响,其动力学模型的准确建立是颤振分析的关键。以某电动伺服舵系统为对象,分别建立了电机、减速器及控制回路模型。基于其地面振动试验(GVT)数据特征,考虑了减速器中零部件间隙及滚珠丝杠间接触刚度2类非线性因素。动力学仿真结果复现了试验现象,证明了接触刚度和间隙对该伺服舵系统动力学特征的主导作用。在颤振分析中,对比了接触刚度和常数刚度2种假设下,舵机在不同阶跃角指令下的舵偏角响应。发现常数刚度下舵系统仅存在极限环(LCO)和失稳2个域,临界速度不会随间隙大小而变化;而接触刚度下存在稳定、LCO和失稳3个域,且相同风速下,其临界指令角较常数刚度假设更高,但其临界速度却会随间隙增大而减小,甚至小于常数刚度假设,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38.
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在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颤振试验研究,设计了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装置和模型保护机构。风洞试验表明该试验装置可用于开展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研究,支撑方式可避免风洞及其他机构对模型的频率干扰;保护机构在高动压情况下可正常工作,达到模型保护效果。试验验证了高超声速风洞固定马赫数阶梯变动压和连续变动压两种风洞开车方式。为验证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技术,对平板翼进行了高超风洞颤振试验,试验马赫数为5.0和6.0。试验采用随机子空间法(SSI)辨识结构模态参数,采用 Zimmerman-Weissenburger 方法预测颤振临界动压,其颤振预测动压比采用活塞理论计算值高12.7%。试验表明目前采用的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技术可用于开展高超声速风洞颤振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39.
为了提高叶轮机颤振预测时的计算效率,同时兼顾求解的稳定性,有必要选取最适合的时间推进方法。基于降阶结构动力学方程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常用于压气机气弹性能分析,针对气动弹性控制方程中结构动力学方程考查了多种时间推进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单自由度弹簧系统的数值求解探讨了不同时间推进方法的特点;选取实际压气机算例NASA Rotor 67进行颤振流固耦合分析,进行大量数值试验找到了各时间推进方法需要的最大时间步长,以此为依据对比出不同时间推进方法的计算效率。结果表明:采用单自由度弹簧系统和压气机颤振耦合求解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说明时间推进方法的性能更多地与方法本身的数学性质有关,但是流固耦合求解时流场和结构的信息交互会带来一定影响。以实际颤振算例叶片瞬态响应振幅的对数衰减率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经典龙格-库塔方法是颤振耦合计算达到相同精度耗时最少的方法,其次是4阶隐式Adams方法和Newmark方法。  相似文献   
440.
大攻角翼面超声速热颤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攻角超声速翼面气动加热条件下的热颤振。根据模态叠加法建立颤振运动方程,用当地流活塞及小扰动线性化理论分别计算超声速区和亚声速区的非定常气动力,状态空间法与Runge-Kutta法结合仿真求解结构动响应。给出的两个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可满足工程要求。另外还讨论了气动加热效应对颤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