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612篇
航天技术   154篇
综合类   75篇
航天   1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932.
933.
934.
针对光纤陀螺(FOG)随温度呈非线性变化的特性,提出了采用BP神经网络对刻度因子的温度误差建模的方法,以减小光纤陀螺输出误差;用BP网络对其建模的结果和传统的建模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对刻度因子的建模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5.
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标准装置的误差来源 ,确定了该标准装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 ,为指示表类量具的检定提供了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936.
随着不断完善性能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高性能的数字闭环光纤陀螺(FOG)在减小死区方面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惯寻级应用方面,消除低角速率下的一非线性是非常必须的。闭环光纤陀螺中存在的死区现象已被许多光纤陀螺研发机构在设计中观察到了,报道出的现象为在一段小的非零角速度输入时,陀螺输出为零,根据不同的陀螺级别,死区的大小从0.03度/小时到10度/小时,或者更大。产生死区的原因一般来说是由于光纤陀螺的相位调制的激励与信号检测电路间的交叉耦合。屏蔽关键的信号和对电源线解耦有助于减小死区,但总是不能消除,为了消除光纤陀螺在低速率情况下被“卡”住,一种电子抖动的方法得以应用,它连续施加锯齿波在反馈上。这一专利方法可以容易的加入陀螺控制回路,而不必改变现有使用的电路。死区已数百倍的减小,达60微度/小时,这一数值比陀螺的偏置稳定要低许多,有效地消除了系统中现有的死区存在。  相似文献   
937.
丁东发 《惯导与仪表》2001,(4):18-26,30
光纤陀螺建模的过程依赖于各部分元件的参数。当然,在理想的光纤陀螺中,光纤线圈是一种互易性元件,两束光在其中沿相反方向传播,我们不考虑光纤线圈中的非互易性效应。而在实际的光纤线圈中,这种非互易性效应能够产生附加的效应,这是由每只陀螺本身的材料和结构特性决定的。对每只陀螺我们都可以找到许多方法来建立分析模型,从而可以补充其性能说明。为了使光纤陀螺的分析更容易,我们将采用框图的形式建模,并注意为每个元件选择最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938.
我们叙述了在干涉式光纤陀螺(I-FOG)技术方面所做的工作;改进的大工作范围样机(FOG50)的最新结果,采用单光源的三轴组件(TACs)的研制;采用掺饵光纤光源的高性能I-FOG(FOG125)的研究,还介绍了波长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39.
当前,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发展,使得保偏光纤的需求显得相当迫切,随之而来拉制单模保偏光纤的技术愈来愈普遍且已相当成熟。在光纤陀螺研制过程中保偏光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使光纤陀螺中传输的偏振光状态保持稳定的模式,从而,可减少由偏振光不稳定性的干涉带来的陀螺漂移的影响。因此研究保偏光纤的偏振传输特性和其参数测量就显得相当重要。我们可以从光纤陀螺(FOG)的输出特性表达看出光偏振因素的影响,Sagna  相似文献   
940.
以提高某导弹方位瞄准速度为出发点,提出了在不改变自准直经纬仪现有状态的前提下扩大其视场角的途径,并介绍了以多模光纤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模块和透镜准直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