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76篇
航空   362篇
航天技术   261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4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速摄像是光学测量的重要手段。分析了高速摄像三维图像分析技术的处理过程,重点讨论了像机标定、自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多目标匹配技术和三维姿态测量技术等关键环节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以无人机回收测量系统为例说明了高速摄像三维图像分析技术在无人机位姿参数测量中的应用,对构建高速摄像测量系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2.
埋入式光纤应变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埋入式光纤应变传感器是近年来随着智能复合材料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将传感器和致动器埋置于复合材料中,就形成了智能复合材料,而光纤传感器具有尺寸小重量轻的特点,当把它们直接埋置于复合材料中时,它们也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它们的这些特点晨常适合于制作埋入式传感器,并且能大大提高智能复合材料在航天等方面应用的潜力,本文仅对智能复合材料中的光纤应变传感器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埋入式光纤应变传  相似文献   
53.
高精度绝对辐射定标是实现光学遥感定量化应用的重要前提。首先简要介绍了绝对辐射定标,接下来系统性地梳理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太阳反射谱段光学遥感卫星在轨星上绝对辐射定标的各种方法,包括遥感器上定标设备、恒星和月球定标、高精度参考交叉定标卫星和同步绝对辐射定标仪等,其中前两类已经在轨实现精度优于2%~5%,后两类计划当中精度优于1%。最后总结发展规律和发展启示,给出高精度光学遥感卫星在轨星上绝对辐射定标发展的几点讨论。  相似文献   
54.
文章简要阐述红外均匀性测量仪的主要技术要求、工作原理和设计。设计中采用模块化组成方式 ,由两维精密位移及其测量装置、控制系统、前测光系统、光电测量系统、软件及微机组成  相似文献   
55.
对各种转台的角度定位误差进行检测时,光学自准直仪和多面棱体配合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检测过程中尤其是在距离较大或需要五棱镜改变光路时,自准直仪的对准工作需要测试人员花费很多的时间完成,效率极为低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实现自准直仪对准的新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对准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56.
利用基于椭圆成形方法建立的二次回转曲面加工误差模型,并用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二次回转曲面铣磨误差辨识模型。考虑到各项误差对面形误差影响的相似性,分析了合并、分开辨识相似误差所引入的误差,以此得到处理相似误差的策略。  相似文献   
57.
共形光学窗口外表面与飞行器轮廓相同,可以显著提升飞行器的整体性能,但在大扫描视场应用时,引入大量非对称动态像差,严重影响成像质量。针对大扫描视场的共形光学系统,提出了基于共形窗口内表面优化,以及分视场单元透镜阵列的动态像差校正方法,实现动态像差的静态化校正。在84°扫描视场范围内,对共形光学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共形光学系统在全扫描视场范围内的Zernike多项式系数绝对值从0~10.82λ减小到0~1λ(λ为波长),同时各通道单元透镜阵列保持固定状态。与目前已有方法相比,本文显著提升了大扫描视场共形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和系统稳定性,有效简化了系统结构。本文的研究对实现大扫描视场、高成像质量和高稳定性的共形光学系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针对传统基于偏振差分原理的水下光学成像方法中目标退偏振特性差异引起的图像中局部反射光损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偏振图像加权融合与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Contrast Limited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 CLAHE)算法的水下成像方法。一方面,将原始水下图像分解为偏振光强图像和非偏振光强图像,根据不同退偏振特性目标在两幅图像中的灰度值分布特点,设计相应的权重因子,对两幅图像进行加权融合。从而实现在压缩原始水下图像中散射光的同时,保留更多目标反射光,提升整体目标反射光在融合图像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融合图像的对比度,利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算法对融合图像进行处理。该算法能够在提升融合图像对比度的同时,有效避免图像噪声的放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偏振差分方法以及独立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提升水下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相似文献   
59.
Some fundamental studies on the preparation,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NbN films were carried out. NbN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by DC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at different N2 partial pressures and different substrate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50 ℃ to 600 ℃.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ir phase com- ponents, microstructures, grain sizes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ptical properties inclusive of refractive indexes,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and transmittance of the NbN films under different sputtering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2 partial pressure, δ-NbN phase structure gets forming and the grain size and lattice constant of the cubic NbN increasing. The deposited NbN film has relatively high values of refractive index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 in the wavelength ranging from 240 nm to 830 nm. Substrate tem- perature exerts notable influenc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optical transmittance of the NbN films. The grain sizes of the δ-NbN film remarkably increase with the rise of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while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films with the same thickness decreases. Ultra-fine granular film with particle size of several nanometers forms when the substrate is cooled to –50 ℃, and a remarkable aug- mentation of transmittance could be noticed under so low a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60.
航天光学采样成像系统MTF的优化设计与MTFC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成像链、成像系统和遥感系统的概念;对像质和像质差异的表征和度量、成像系统性能的表征等予以说明;重点探讨航天光学采样成像系统MTF的优化设计与MTFC问题,并给出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