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191篇
航天技术   48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复杂母线鼓形刀具宽行侧铣加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宏域曲率吻合原则充分优化刀具参数,以鼓形刀有效特征线段上一端点与加工曲面的误差偏置面重合进行初步定位,通过调整鼓形刀具上有效特征线段端点的位置及刀具在该点绕曲面表面法矢方向和走刀方向旋转的角度以避免干涉和实现刀位优化,最终获得行宽为最大的无干涉刀位。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分析固定速度倾角时,需要速度求解的特点,结合闭路制导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倾角的闭路制导方法.详细分析了运用此方法时需要速度的确定方法、导引信号求解和闭路制导的计算步骤.仿真结果证明,所提出的闭路制导方法能够有效的简化需要速度计算和导引过程,精度也较高,其在工程应用上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3.
姚玮  罗建军  方群 《宇航学报》2014,35(9):992-999
针对天基再入投送系统与传统星座轨道部署问题的不同,建立了用于轨道部署覆盖性能仿真的星下点轨迹、覆盖条带计算模型和覆盖判别条件模型;针对传统部署方法的不均匀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升力式再入飞行器全球部署方法。该方法采用双倾角条带覆盖方式克服了传统部署方法的固有缺陷,既实现了全球覆盖又提高了重点区域的覆盖重数。仿真结果表明该部署方法的覆盖性能相对传统方法有明显提高,在满足全球100%覆盖的同时又对重点区域的覆盖重数提高了约20%,覆盖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64.
《上海航天》2014,(1):43-43
<正>据报道,NASA计划在2014年执行5项(发射3颗卫星和在国际空间站外部安装2个遥感仪器)对地观测科学任务。具体有:(1)美-日共同研制的全球降水量测量(GPM)卫星计划于2014年2月发射,进入高度407km、轨道倾角65°的近圆轨道。卫星观测半径精度可达5km,可覆盖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90%,且可分辨雨、雪、冰等多种降水形式,能覆盖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山区和高纬度地区。星上数据将每3h向地面下传  相似文献   
165.
士元 《国际太空》2006,(11):16-18
□□北京时间2006年9月23日05:36(日本当地时间23日06:36),日本、美国和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联合研制的太阳-B(Solar-B)卫星,从日本鹿尔岛内之浦航天中心由M-5火箭发射升空,进入近地点约为280km、远地点约为686km、轨道倾角为98.3°的轨道.另外,同它一起上天的还有2颗微小卫星.  相似文献   
166.
载人月球探测任务需要着重考虑任务的安全性,能否“自由返回”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在轨道设计上存在两项要求,首先是地月转移,然后是经月球近旁转向并判断能否返回地球,即实现飞越月球以后的无动力返回。文章结合精确的行星历表(DE405),首先比较不同力模型中同一条轨道的返回情况,以确定初始轨道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摄动力;然后分析了返回时近地距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出发时刻、转移时间、倾角组合等,提出了一种可使返回近地距逐渐向设定的目标值靠拢的单向搜索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信度高,能够满足轨道设计时要求的各项约束条件。该工作对中国将要进行的载人月球探测任务中需要用到的自由返回轨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7.
为了探究船舶燃气轮机内部冷却通道的颗粒沉积特性,本研究从随压气机抽取的气体进入冷却涡轮内部冷却通道内的颗粒动力学特性及颗粒与壁面相互作用特性出发,基于高温壁面建立速度场影响的沉积模型,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实现沉积模型与CFD程序的嵌套。并简化船舶燃气轮机内部冷却通道,选取了在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90°时,下游肋倾角α不同(α=30°,45°,60°,75°,90°),及在下游肋倾角α=60°时,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不同(β=30°,45°,60°,75°,90°)的八种不同内冷结构进行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在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90°不变时,随着下游肋倾角由α=90°减到α=30°时,弯头壁面换热性能和沉积率逐渐呈下降趋势,下游肋与肋之间壁面上颗粒的撞击率逐渐上升。下游肋倾角α=60°,气膜孔与壁面之间夹角β=45°的U型肋通道,在八个内冷结构中弯头壁面沉积率最少,换热性能最好,是能够有效改善船舶燃气轮机冷却涡轮的海洋环境工作适应性,减少内部冷却通道中颗粒沉积的内冷结构。  相似文献   
168.
许舒婷  谭文倩  孙立国  屈香菊 《航空学报》2018,39(8):121861-121861
现代飞机采用放宽静稳定性构型和侧杆控制器操纵,使得舵面速率饱和引起的驾驶员诱发振荡(PIO)成为影响飞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舵面速率饱和引起的Ⅱ型PIO问题,设计了主动侧杆人感系统,其弹性系数随着舵面偏转速率饱和的发生而改变,从而达到抑制速率饱和的作用。基于主动侧杆引导下的人机闭环系统模型,仿真分析和飞行品质评价验证表明,基于系统误差在线调整人感系统弹性系数,能够降低舵机速率饱和的程度,改善飞行品质,有效抑制舵机速率饱和引起的Ⅱ型PIO。  相似文献   
169.
飞翼无人机侧风着陆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翼无人机的特性,利用侧航法和侧滑法设计了侧风着陆控制系统,仿真了系统抗侧风干扰的能力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两种设计方法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但使用侧航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0.
对纳米流体强化不同倾角轴向丝网热管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以水基CuO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在稳压条件下运行,运行压力为7.45,12.38和19.97 kPa(对应的蒸汽饱和温度为40℃,50℃和60℃).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质量浓度对倾斜热管的总热阻有明显的影响,存在一个使热管热阻最小的最佳质量浓度,此质量浓度为1.0%.倾角对热管的换热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倾角为45°左右时,热管的蒸发换热系数强化率最大.在此倾角下,蒸发换热系数最大增加了20%,热管的总热阻大约降低了15%.而最大热流密度的强化效果则随着热管倾角的增大而增强,最大增加2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