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8篇
航空   379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数控加工是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最主要的加工方法,数控加工工序是保证整体叶盘几何精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按照设计三维数模精铣后的叶片型面虽满足图纸尺寸公差,但后续叶片表面光整及强化工艺会对叶型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最终叶型几何特性超出设计要求。通过对抛光、振动光饰、喷丸等表面光整及强化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叶型参数的影响规律及量值,再根据预变形技术对精铣工序的加工模型和程序进行修正,使叶片在精洗后获得与后续表面光整及强化工艺变形规律相反的形状和位置,再在后续加工中消除这些预变形量,从而达到在最终交付状态获得合格整体叶盘的目标。  相似文献   
522.
徐锦  罗金玲  戴梧叶 《推进技术》2017,38(8):1732-1740
根据有旋特征线理论,设计了沿程壁面压力分布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分析了Ma=6.5状态基准流场的设计参数(包括壁面前缘压缩角、中心体半径和壁面压升规律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缘压缩角的增大会使基准流场的增压比增加、总压恢复降低;较小的中心体半径有利于减小内收缩比,提高流场起动性能;壁面压力梯度递增的基准流场的压缩效率高。最后,针对基准流场,建立了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并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根据优化获得的Pareto最优前沿选取两个流场进行比较。和选定的流场长度、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基本不变的其中一流场相比较,另一流场的收缩比增加了9.5%,增压比提高了14%,喉道马赫数降低了约3.2%,说明优化结果可为选取性能优良的基准流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3.
自适应变结构控制的切换函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自适应变结构控制的基本思想 ,推导了滑模到达条件 ,并提出了切换线斜率的三种变化规律 :线性规律、幂次规律和指数规律 ,设计了相应形式的切换函数。最后 ,通过仿真实例对各种切换函数进行研究 ,仿真结果说明 :采用二次幂规律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24.
大气层内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制导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朝群 《航天控制》2002,20(4):46-50
就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而言 ,在大气层内对来袭弹道导弹的拦截与在大气层外实行拦击目标具有同样的实际意义。因此 ,新一代的防空导弹必须有一定的反战术导弹的能力。本文主要讨论在高空 2 0km以下作为低层防御的拦截导弹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些方法。提出了拦截命中点的预测方法和拦截交会可采用的制导规律  相似文献   
525.
张漫  何国强  刘佩进 《宇航学报》2008,29(5):1570-1576
扩张构型燃烧室的燃烧流动细节与放热规律是RBCC发动机设计中的核心技 术。采用湍流流动的分离涡(DES)计算方法,数值计算了RBCC燃烧室以凹腔作为火焰 稳定器的液态煤油喷雾燃烧三维两相流动。针对逐级扩张的RBCC燃烧室构型,详细研究了不 同来流状态下的喷雾燃烧流动特征以及液态煤油分级喷注的放热规律。研究表明,高来流总 温条件下,凹腔火焰稳定器可起到驻留火焰的作用,在相对较低来流总温条件下,凹腔并非 是实现火焰稳定的充分条件,必须采用其他方式补偿液态燃料蒸发吸热所损失的热量。考虑 到扩张构型的几何通道承受的压力提升范围有限,燃料喷注位置不宜安置在燃烧室上游流场 ;为了实现最大的燃烧效率以及发动机推力,采用前后级辅助喷注的方式是目前可行的解决 措施。  相似文献   
526.
一种适用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最优再入机动制导律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本文运用飞行力学原理和现代控制理论,对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飞行器的再入机动制导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考虑飞行器命中目标时有落地速度和速度角要求的条件下,推导出了一种适用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最优再入机动导引律。并通过模拟计算分析论证了该制导规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27.
侧向波束导引控制系统是飞机在自动着陆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无线电波束导引系统。分析了侧向波束导引控制系统原理,基于飞机协调控制,构建一种侧向波束导引控制系统结构方案,在 MATLAB平台下,对所设计的侧向波束导引控制系统进行大量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侧向波束导引控制系统结构是合理的,当其侧向耦合器结构参数设置准确时,可很好地改善导引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528.
装药设计方法影响发动机内弹道性能,为提高装药利用率,分别采用UG NX和MATLAB软件进行了建模和编程计算,得到了药柱燃烧过程中燃烧面积推移规律和残药率与设计参数的函数关系图,进行了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以药柱外径D为基准,当环向槽圆弧半径r∈(0, 0.05D),圆柱段内孔半径R2∈(0.1D,0.4D),环向槽圆弧圆心旋转半径R3∈(R2,0.42D),圆柱段长L2∈(0.4D,1.53D)时,药柱燃烧呈现先增面性后减面性。残药率与r和R2的变化趋势同为单调递减,残药率与L2∈的变化趋势为单调递增,残药率与R3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从减轻质量,提高强度和提高产品加工制造的工艺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建议优先选择碟形封头。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078%。  相似文献   
529.
核心机试验进气范围宽,从常温常压状态到加温加压进气状态,进行进气温度和压力调节的同时给核心机带来大量的 过渡态工作过程,对核心机气动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需求,通过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α2)的调节可以有效提升稳定裕度,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压气机α2规律来保证核心机的试验安全。为了研究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控制规律,以整机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以发动机相似原理为理论依据,分别在核心机稳态、加速和减速等不同状态下开展核心机与整机压气机进口可调静子叶片角度控制规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确定的压气机α2稳态规律与整机的n2R25-α2控制规律相同,遵循在加速过程中稳态基础上偏关2°、在减速过程中稳态基础上偏关5.5°的控制规律,确保压气机在试验过程有较好的稳定裕度,保证试验安全。  相似文献   
530.
为了研究涡轮电推进系统的工作特性及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建立了涡轮电推进系统总体性能仿真模型。基于部件法建立了涵道风扇性能计算模型;基于电机效率图建立了发电机及电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基于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电推进模块计算模型。将建立的电推进模块计算模型加入涡扇发动机部件级仿真模型中,构建了涡轮电推进系统的共同工作方程组,即其性能仿真模型。采用逆算法研究了不同几何参数控制规律下,涵道风扇推力调节时推进系统的工作特性。通过在性能仿真模型中添加推力平衡方程,并结合差分进化算法构建涡轮电推进系统优化模型,形成了涡轮电推进系统控制规律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此方法计算了推进系统节流过程控制规律和性能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设计点性能计算结果与国外发动机性能计算软件计算结果最大偏差仅为0.22%,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当涵道风扇推力改变时,可能导致涡扇发动机出现超温、超转和喘振等问题,通过联合调节尾喷管喉部面积和涵道引射器面积,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设计出的节流过程控制规律可以保证不超温、不超转,具有足够的喘振裕度,且在节流过程中还能进一步降低耗油率;该控制规律还具有连续、单调的特点,利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