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79篇
航空   370篇
航天技术   107篇
综合类   72篇
航天   3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针对火箭通用芯级氧箱的共底贮箱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提出了“无塌陷型面+消漩叶片”的出流方案,并通过优化型面起始点半径,确保出流过程中不产生明显的液面塌陷。仿真及缩比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圆盘+倒锥”出流方案,贮箱推进剂在无塌陷型面出流方案下的出流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气液掺混或漩涡夹气现象,贮箱内推进剂可得到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利用Wallis两相漂移模型对输送管内两相介质传播速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结合出流过程中气泡运动速度的试验结果,提出了输送管内推进剂的可用量准则。  相似文献   
902.
903.
从理论、实验和数值计算方面,阐述和总结了低温推进剂射流雾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射流雾化机理及形态进行了分类,重点从对比常温流体与低温流体射流雾化特征参数不同的角度,梳理了射流雾化方面的数值研究方法,并介绍了低温射流雾化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扰动破碎机理仍是最广为接受的理论,而超临界工况下射流雾化形态不符合现有的射流雾化分类;数值计算方法逐渐由流体体积法和水平集法向直接数值模拟转变,对闪蒸现象的建模是研究重难点之一;低温流体射流喷雾实验数据匮乏,需通过丰富测量手段,提高测量精度的途径获得完整、准确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04.
为了验证2.67 L卫星贮箱性能,通过建立贮箱仿真模型,分别对贮箱50%与60%填充率下推进剂的重定位过程进行仿真验证。为了提高仿真效率,通过引入GCI指数这一概念,对比295万、625万、767万、955万网格数量的仿真结果,对仿真模型的网格收敛性进行分析。通过两个工况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认为当网格数量为625万时,数值模拟的误差能够收敛,具有较高的仿真效率。基于该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贮箱在受到轴向、周向扰动时与不受扰动时推进剂重定位过程的质心坐标变化,发现在扰动持续1 s情况下,推进剂质心变化小于1×10-3m,因此认为该板式贮箱具有较好的抗扰动能力。  相似文献   
905.
随着我国空间探测卫星、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国家战略装备的快速发展,宇航材料的服役环境越来越苛刻,常常面临极端低温的考验。然而低温下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常温相比有很大差异,极低温使役环境下材料力学/物理性能评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着重对基于力-热能量密度等效原理而发展的深空极低温服役环境下材料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理想拉伸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的低成本快速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同时,介绍了力-热能量密度等效原理在低温下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能、折射率、拉曼频移,金属材料磁晶各向异性常数等物理性能的低成本快速评价方面的推广应用情况。该评价方法为实现地面实时监测在轨航天器中关键材料的主要力学/物理性能提供了有效途径,为国家高端技术装备建设中关键材料的设计、可靠性评价和实时性能监测等提供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906.
我国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系统多、各系统耦合关联程度大、射前流程复杂,实现“零窗口”发射难度大。基于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的系统特点和射前约束条件,提出了实现“零窗口”发射的技术方案。通过能力挖潜主动拓展了任务故障适应性和窗口宽度,并辅以科学的测试发射策略,将技术和流程相结合,共同实现大型低温运载火箭“零窗口”发射目标。这对全面提升大型运载火箭和发射场“零窗口”发射能力、适应未来航天发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