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197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71.
三维设计思想在子午流道大扩张角条件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雷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2):2786-2791
根据三维设计思想,提出了针对子午流道大扩张角条件下涡轮导向叶栅的设计思想.研究结果表明:在子午流道的设计上,采用减小内端壁扩张角及加大外端壁扩张角的方式,可有效保证内端壁附近气流的抗分离能力,并且导向叶片采用正倾斜设计,以降低通道涡的径向迁移,从而减小或消除导叶尖部气流的分离,增加尖部附近气流的抗分离能力,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该方法现已在某航空发动机高性能低压涡轮气动设计中进行了成功的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2.
针对某后加载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的定常与非定常气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游尾迹的作用,在低来流雷诺数与来流湍流度下,尾迹诱导转捩叠加自然转捩可以抑制分离、降低叶型损失.在一个尾迹通过周期,由于尾迹诱导转捩的作用,附面层分离周期性地放大、缩小.同时在吸力面速度峰值点下游观测到了尾迹被割裂为两部分的现象,形成了一个主尾迹与一个副尾迹.副尾迹同样可以诱导转捩,但强度较低,对分离抑制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73.
大子午扩张涡轮的分离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子午扩张涡轮易发生外端壁流动分离,并产生较强顶部二次流。采用对叶型型线外壁和内壁侧逐次前掠宽弦的方法对顶部分离进行控制,并对多个前掠宽弦方案进行全三维数值模拟、流场拓扑分析和流动对比,研究了前掠宽弦叶型在此类涡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合理的前掠宽弦叶型能够有效地减弱甚至消除外端壁流动分离,改善顶部压力流向分布;同时也能很好地控制顶部二次流的发展,提高大子午扩张涡轮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74.
基于Gurney襟翼的低压涡轮叶栅流动控制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在PAK-B低压涡轮叶片压力面尾缘加装不同Gurney襟翼在不同流动状态下对流动的控制影响.结果表明,Gurney襟翼能够有效减小PAK-B叶型失速流动状态下的损失.在进口Re=23 000,Ma=0.021,FSTI=1%状态下,加装高度为1%弦长的圆形襟翼后总压损失系数减小29%左右,气流转折角增大3.12%左右,同时影响使主流流量减少5%左右;该襟翼使吸力面边界层分离及重附的位置延后,使尾迹区减小,从而减少流动损失.   相似文献   
175.
随着国内波音737-300机队逐渐老龄化的到来,一些老龄飞机逐渐退出了国内市场,飞机出售成为许多航空公司的任务之一,出售的价格则成为关注点.由于发动机是飞机中最为昂贵的部分,因此发动机的价格评估成为出售价格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流反馈型运算放大器,该电路所具有的电压补偿电路克服了以往基于CMOS的CFOA两个输入端静态条件下不平衡的缺点,NMOS与PMOS互补的输入结构提高了电路的信噪比。采用0.6μm工艺参数(低阈值),1.5V电源电压,利用HSPICE进行了仿真,获得了4.95mW的功耗,4.5 kΩ的输入电阻,53.5°的相位裕度以及与增益无关的带宽和极大的转换速率。  相似文献   
177.
通过对低压涡轮长轴法兰盘型面数控加工的论述,介绍了加工难度系数大且型面复杂零件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8.
由于传统下垂控制的微电网逆变器在离网状态下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不稳定,提出一种改进的自调节下垂系数控制,且加入电压和频率的误差反馈,减小了微电网在离网运行状态下负荷突变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的偏差,且增强了其动态性能。同时传统的三相逆变器控制基于dq旋转坐标系,其并网功率冲击较大,而基于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控制能有效减小并网时的功率冲击,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9.
三对转涡轮及其基本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文献 [1]提出的三对转涡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基元级分析。首先模拟常规涡轮分析,定义了 1 6种可能的典型级。按此定义以及本文建议的级独立自变变量,就可得到很简明的不同典型级的功率特性示式。针对这种级的可能应用场合—三轴涡轮发动机的具体要求,分析了各种典型级的适用情况。这种涡轮可得到比常规级高得多的功率系数而且效率也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0.
李杨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7):1606-1609
通过试验获得低压轴流风扇前弯叶片声压级曲线和设计点1/3倍频程频谱,研究了叶片前弯角对风扇气动噪声的影响.通过数值方法,获得叶轮出口尾迹宽度的分布,分析了叶片前弯角对其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叶片前弯角度的增加,风扇出口尾迹宽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特点,导致气动噪声也出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其中最低气动噪声出现在前弯6°~8°.气动噪声差异主要发生在300~4000 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