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35篇 |
免费 | 1527篇 |
国内免费 | 80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723篇 |
航天技术 | 1221篇 |
综合类 | 721篇 |
航天 | 26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328篇 |
2022年 | 364篇 |
2021年 | 419篇 |
2020年 | 388篇 |
2019年 | 379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275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309篇 |
2014年 | 430篇 |
2013年 | 399篇 |
2012年 | 557篇 |
2011年 | 586篇 |
2010年 | 512篇 |
2009年 | 515篇 |
2008年 | 553篇 |
2007年 | 473篇 |
2006年 | 451篇 |
2005年 | 393篇 |
2004年 | 374篇 |
2003年 | 326篇 |
2002年 | 253篇 |
2001年 | 246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203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概述了航天系统开展DPA工作的情况,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开展DPA所取得的工作效果,介绍了主要工作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3.
204.
旋翼无人机在民用和军用领域被广泛应用,但传统撬式起落架在复杂地形下难以起降,为了扩大旋翼无人机的降落面积和应用范围,设计一种仿人腿式两级缓冲自适应起落架。通过对仿生腿的正逆运动学分析,提出一种自适应起落架姿态调整策略;建立仿生四足六旋翼无人机着陆动力学模型,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center 3D 开展了着陆动力学仿真,并与传统撬式起落架进行着陆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着陆腿式的两级缓冲自适应起落架及其姿态调整策略,能够使滚转角减小95.69%,过载系数降低34.06%,两级缓冲自适应起落架在面对复杂地形时具备主动调节姿态安全着陆的地形适应能力和极好的减震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205.
无人机起落架收放及刹车系统在无人机的起飞、降落和刹车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无人机飞行条件和要求的日益严苛,传统的液压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要。电静液系统既保留了传统液压系统的优点,又兼备电作动的优势。根据电静液作动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一款无人机起落架收放和刹车功能一体化的电静液系统,将改进型的PID 控制方式运用到起落架收放的控制中,并且设计两种模糊PID 控制方式运用于防滑刹车功能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AMESim 和MATLAB/Simulink 的联合仿真用于验证系统性能,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糊PID 的控制方式控制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改善无人机起落架收放和刹车过程的稳定性,使得起落架收放更安全,刹车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6.
除冰气囊作为涡桨类飞机常用的除冰系统,评估其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对飞行性能与安全有重要意义。基于某飞机上安装的气囊除冰系统,采用CFD 方法模拟其工作时的全机气动特性,研究气囊简化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气囊膨胀高度增加,对全机气动特性影响显著,失速迎角提前约10°,最大升力系数损失近60%,最大升阻比降低约2.9;受膨胀气囊外形影响,机翼前缘呈展向流动特征,后缘流动分离区域长度与除冰气囊的安装长度相当;机翼前缘压力分布受膨胀气囊外形的影响出现震荡,从而影响整个翼面的压力分布;随简化气囊膨胀高度增加,失速迎角最大提前约1°,最大升力系数损失约21%,最大升阻比降低约2.2。 相似文献
207.
208.
本文面向直升机健康与使用监测系统(HUMS)的现场计量保障需求,针对其中振动传感器在低频段尚无法实现现场校准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直线电机驱动技术的便携式低频振动校准技术方案。该方案利用高精度直线电机构造低频标准振动源,采用稳定性高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作为标准加速度计,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现场环境适应性好的特点,非常适用直升机HUMS的现场计量保障。根据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该方案能够实现0.5Hz~20Hz频率范围,0.01m/s~2~20m/s~2加速度范围内不超过1%的校准不确定度(k=2)。 相似文献
210.
在电子战对导弹防空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信息作战原理,构造基于概率的导弹防空系统性能评估模型,通过信息与火力分析平台获取电子战影响的仿真数据,对舰载导弹防空系统的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能力进行评估,初步的评估结果表明:信息和火力对打击能力的影响分别为61%和39%,信息因素比火力因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