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76篇
航空   431篇
航天技术   65篇
综合类   60篇
航天   1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高速转子连接结构刚度损失及振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负荷航空发动机转子的转速和支点跨度不断加大,使得转子弯曲刚度下降,并在工作中具有一定弯曲变形。转子弯曲变形时,连接界面会存在刚度损失,需考虑转子弯曲变形对连接界面刚度特性及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定量描述连接界面刚度损失的力学模型,并针对非连续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设计,提出了基于应变能分布优化的连接结构刚度损失抑制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转子弯曲变形下,连接界面刚度损失显著,会使转子弯曲临界转速大幅降低;通过转子应变能分布优化设计可有效降低连接界面刚度损失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2.
通过控制沉积时间(5 h,15 h,30 h 和50 h)获得了不同PyC界面层厚度试样,随后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完成S5,S15,S30和S50-C/Zr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作,研究了PyC界面层厚度对C/ZrC-SiC复合材料弯曲、断裂性能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时间增加,PyC界面层厚不断增大,C/ZrC-SiC复合材料弯曲力学性能和断裂韧性均表现出先增大而后降低的变化规律。这主要由于PyC界面层厚度的增大,纤维损伤、基体热失配程度减弱,进而提高C/ZrC-SiC复合材料强度,但过大的PyC界面层厚度会降低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力和ZrC-SiC基体含量,最终导致C/ZrC-SiC复合材料强度的下降。而S30-C/ZrC-SiC复合材料因表现出较多“纤维桥连”、“裂纹偏转”和“裂纹分枝”现象,有利于消耗断裂能,最终表现出较好的断裂性能。  相似文献   
233.
为了研究碳纤维表面特征与碳/环氧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定量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T800级碳纤维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表面化学特征进行了测试表征,并使用微珠脱粘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基于碳纤维比表面积测试结果,引入真实界面面积的概念,重点分析了界面面积和化学特征对IFSS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表面状态的T800级碳纤维比表面积存在明显差异,两种除浆方法处理的碳纤维比表面积相差25.4%。消除界面面积影响的真实界面剪切强度(IFSS’)与碳纤维表面氧碳比呈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达到了0.94。反映出提高碳纤维比表面积和表面氧碳比是改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定量研究碳纤维表面物理和化学特征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234.
    
设计了一种含折叠梁的并联微定位平台,具有大行程、低阻力的特点。采用传递矩阵法求解其刚度,建立各柔性子单元的传递矩阵,利用相邻单元公共结点实现传递性,通过力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求解其末端位移与输入力之间的刚度矩阵,并提出了考虑全柔性的弹性折叠梁及弹性移动副刚度的求解方法。将传递矩阵法求解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误差在20.5%以内,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模块化刚度分析方法将各子单元视为独立体,忽略各子单元之间的界面关联特性,提出了一种根据各子单元界面关联特性进行修正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其误差降低到10%以内,更好地满足了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235.
多用户特征是交互桌面的核心特征.多用户围绕交互桌面进行面对面协作过程中体现出一些新的协作方式,这种体现新型协作方式的界面是一种新型界面设计范型,即“协作式界面”.分析了协作式界面的并发操作等6个特征和5种新型协作方式.在设计方面,提出了协作式界面的设计范型,并采用层次状态机对典型协作方式进行了形式化描述与设计.在实现方面,构建了一套体现上述协作特征和协作方式的控件库,基于该控件库实现了2个示例性应用.最后开展了用户实验,并利用李克特量表对实验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基于交互桌面的协作式界面设计在决策质量、协同标绘效率、协作可视化能力方面都提高了60%以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36.
为获得卫星与运载火箭界面的动态载荷,提出了采用应变测量的识别方法:沿连接环表面设置测点,每个测点粘贴应变花测量该处应变,由升空过程中采集到的应变信号经理论分析即可辨识界面力。仿真分析证明,该方法对星箭界面动态载荷幅值的识别误差可达20%以下,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可对未来卫星力学环境识别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7.
纳米TiO_2涂覆法改善PBO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剪切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涂覆法对PBO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PBO纤维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剪切强度(IτFSS)。将PBO纤维用纳米二氧化钛溶胶进行涂覆处理,然后经过热处理,在纤维表面形成纳米粒子,增加纤维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纤维与环氧树脂之间的IτFSS。通过对不同的涂覆处理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纳米粒子对提高IτFSS的"楔子"效应机理。研究发现,当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中浸渍时间为3 min,热处理时间为4 min时,PBO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IτFSS最大,其IτFSS可提高56.4%。  相似文献   
238.
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对单向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单轴拉伸强度进行研究.采用剪滞模型描述复合材料出现损伤后的细观应力场,结合基体随机开裂模型、断裂力学界面脱黏准则确定基体裂纹间距及界面脱黏长度.当基体裂纹达到饱和后,假设纤维强度服从威布尔分布,完好纤维和断裂纤维承载满足总体载荷承担法则,采用纤维随机失效模型确定继续加载过程中纤维断裂概率及断裂位置,当纤维承载达到最大时,复合材料失效.讨论了基体威布尔模量和特征强度、纤维/基体界面剪应力和界面脱黏能、纤维威布尔模量和特征强度对纤维失效,进而对复合材料拉伸失效强度的影响.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提出的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9.
矿渣对界面过渡区微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了矿渣取代水泥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50%,80%时的混凝土中实际界面过渡区及邻近区域的纳米压痕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以了解矿渣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渣掺量为30%时,距集料表面25 μm以内区域的弹性模量、纳米压痕硬度明显低于距集料表面25 μm以外的区域,而当矿渣掺量达到50%时,弹性模量和纳米压痕硬度沿界面的变化不显著;随矿渣取代水泥质量分数的增加,基体与界面过渡区之间压痕硬度、弹性模量的差值降低,从而使界面过渡区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240.
采用纳米压痕分析法和超声波扫描显微镜分析法,研究了NEPE推进剂/衬层粘接界面层的厚度。纳米压痕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层与粘接物的细观力学性能有明显差异,差异区域的厚度约为80μm;超声波扫描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层是非均匀性的复杂实体,计算出未老化粘接界面的厚度为84.94μm。计算结果和测试值基本一致,认为NEPE推进剂/衬层粘接界面层的厚度为80~85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