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航空   97篇
航天技术   251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4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51.
太空环境飞行器交会对接设备精测工艺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交会对接设备是实现飞行器交会对接的重要部件。它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交会对接任务的成败。为了研究太空环境下飞行器舱体压差对交会对接设备安装姿态的影响,文章根据太空环境飞行器所受压差情况,设计了地面仿太空环境试验,对某型号飞行器的交会对接设备及舱体基准进行了姿态测量,分析了由于舱体内外压差的影响而造成的设备姿态变化,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出一种新的地面总装精测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752.
《太空探索》2010,(6):5-5
4月13日落幕的"载人航天工程工作协作配套工作会议"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透露,今年是我国载人工程交会对接任务准备十分关键的攻坚年,也是载人空间站工程启动实施的开局年。  相似文献   
753.
基于θ-D方法的方位角约束自主交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θ-D方法研究了视线坐标系内带有方位角约束的自主交会控制问题。根据轨道坐标系相对运动模型,建立视线相对动力学模型。针对该模型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采用θ-D次优控制算法设计了自主交会的闭环控制方法,并讨论了加权矩阵选取原则。所设计的交会最优控制方法不需要实时求解状态相关黎卡提方程和哈密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使自主交会控制获得了简易性和快速性,同时实现了对交会方位角的控制,解决了对接口指向不同方位的交会问题。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克服了交会模型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且对于目标圆和椭圆轨道交会任务均适用。  相似文献   
754.
最优双冲量交会问题的数学建模与数值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普适变量法研究了两个共面轨道的最优双冲量交会问题。具体地,基于求解Lambert问题的普适变量法,在将给定时间段划分初始飘移阶段、轨 道转移阶段与终端停泊阶段的前提下,对两圆轨道及两拱线相同的椭圆轨道的最优双冲量交 会问题分别进行了优化数学建模,并利用数学软件Lingo进行了数值求解。数值结果表明,划分给定时间段可以得到更优解。
  相似文献   
755.
绕飞轨道控制是追踪器与非合作目标进行自主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同轨道平面的绕飞问题,根据双冲量轨道逼近动力学特性,将绕飞轨道分解为两个逼近轨道,采用有摄动情况下双冲量轨道逼近改进算法实现绕飞轨道控制。绕飞控制时,在轨道误差范围内,数次冲量累计同时施加,减少由于单次冲量小而造成的较大相对误差。最后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实现绕飞轨道控制,具有设计简单、燃料消耗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6.
航天器交会远距离导引段误差敏感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溢  王翔 《航天器工程》2010,19(3):40-44
以航天器交会对接远距离导引轨道控制精度为研究目标,从控制过程各环节入手,分析误差因素,提出了敏感度分析的方法,从控制方程推导出控制精度敏感度方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出影响控制精度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57.
对航天器交会对接最终逼近段计算机视觉系统,阐述相对位移与相对姿态确定算法。该算法先求解测距(目标航天器标志点离追踪航天器相机镜头中心的距离),然后应用四元数估算法,由测距确定相对状态参数最佳值。特别是,一种测距求解新算法被提出。此外,还推导出一种利用偏差传递法由影像点偏差直接求出相对状态偏差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包含相对状态确定算法的方法误差,可用以评估相对状态确定算法的有效性。大量模拟算例显示,相对状态确定算法的精度与偏差传递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相对状态确定算法对各种标志点构型普遍适用,且方法误差很小,相对状态确定精度高。不同标志点构型比较表明,非共面构型优于共面构型,可适应更大的影像点坐标偏差与更远的相对距离;基准面内的标志点应尽可能均匀对称分布,间距尽可能加大;非共面构型标志点可取为3个(含1个突出点)、4个或5个(含1~2个突出点);共面构型标志点取为4个适合(其中任意3点不共线);在4点共面构型中,正方形构型相对状态确定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758.
759.
顾俊 《上海航天》1995,12(4):19-23
从原理到一些技术关键问题,对信号增速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介绍了信号增速系统如何具体实现增速的一种方法。另外,对系统作了定量的测试,得出该系统能进行大于100倍的信号增速,并已在正式试验中投入使用,信号的幅度、频率误差均小于0.5%。该系统为外场高空高速试验搬到地面模拟提供一种良好的途径,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