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航空   1426篇
航天技术   147篇
综合类   125篇
航天   14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1+1/2对转涡轮可调高压导叶流场及损失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节高压导叶开度可以有效控制1+1/2对转涡轮流量,同时导叶的调节也伴随着一些附加损失的产生,为了使采用可调导叶获得的效益不被涡轮效率的下降抵消过多,有必要对可调导叶的流场及间隙流动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数值研究表明,当采用可调导叶端部加入间隙后,在上下两端壁附近会出现高损失区。间隙泄漏流除了进口端壁的来流之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叶片压力面的附面层,使得压力面出现明显的展向二次流。泄漏流的流量越大越容易形成泄漏涡,压力面和吸力面之间的压差是泄漏涡形成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62.
韩少冰  钟兢军 《推进技术》2012,33(3):384-390
为了进一步揭示吸力面小翼对压气机叶栅间隙流动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压气机叶栅加装吸力面小翼控制间隙流动进行研究,着重考察了吸力面小翼在不同来流冲角下(-5°、0°、+3°)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负冲角时,吸力面小翼有效降低了叶尖泄漏损失及遏制了压力面分离。随着冲角增加,叶顶最大压差作用区向叶栅上游移动,泄漏涡与通道涡的相互作用增强,吸力面小翼对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63.
研究了基于2维等熵特征线理论的超声速涡轮叶栅设计方法,通过编程开发了超声速涡轮转子叶栅设计软件,该软件可根据进、出口马赫数及进口气流角设计出需要的超声速涡轮转子叶栅。在此基础上应用FLUENT详细地分析了涡轮转子叶栅流场。结果表明:该流场分布合理,未出现激波、分离等现象,且在高载荷系数下具有较高效率。  相似文献   
964.
临近空间桨梢小翼螺旋桨布局气动增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和非结构网格旋彬静止滑移面技术,开展了临近空间螺旋桨桨梢小翼构型气动布局与增效作用机理研究,采用静止与旋转域的多块网格布局策略及转/静滑移面技术,发展了高效的螺旋桨流场与性能分析方法;通过开展上翘小翼、上下翘小翼等多种桨梢小翼螺旋桨布局研究,初步建立了基础参数的性能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桨梢小翼螺旋桨布局是临近空间工况环境提高气动效率的一种合理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65.
介绍了民用飞机复合材料主结构适航取证方法。该取证方法是基于试样和组合件试验支持的分析方法,符合FAA和EASA发布的指导条例。根据FAA新近发布的资讯通报AC20—107B,给出了复合材料主结构静强度、疲劳和损伤容限符合性方法需遵循的原则。最后给出了全尺寸复合材料部件静强度、疲劳和损伤容限试验流程。研究的复合材料主结构取证方法符合适航当局颁布的适航规章和咨询通报要求。  相似文献   
966.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径向间隙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径向间隙控制的意义、作用,以及径向间隙设计选择的依据。对发动机压气机径向间隙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径向间隙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某发动机压气机径向间隙进行了设计,具体分析了影响径向间隙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试验验证表明,使用该方法能获得安全可靠的压气机径向间隙。  相似文献   
967.
在低速条件下对三种吸气槽方案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墨迹流场显示法对叶栅壁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五孔气动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扫掠,并对不同叶高的型面静压进行了采集,详细分析了全叶高吸气方式和两种局部吸气方式对叶栅流场结构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抑制角区分离流动、减弱通道涡强度和尺度、提高叶栅内流动性能的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方式,积聚在角区的低能流体由于较大的吸气量而被大量吸除是性能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8.
平面扩压叶栅流场犘犐犞与三孔尾迹探针对比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IV技术在暂冲式高亚声速平面叶栅流场中遇到的示踪粒子投放问题,通过采用高压雾化式粒子发生器以及安装在稳定段前的撒播器,有效地使示踪粒子均匀地与主流混合,并成功开展了某扩压平面叶栅叶片槽道及出口尾迹可视化测量,获得了零迎角、进口马赫数0.2~0.8状态下的二维速度矢量场。为了验证PIV在叶栅流场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相同工况下,将PIV测量结果分别与数值计算结果和三孔尾迹探针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IV技术测得的叶栅中截面二维速度矢量场合理地反映了叶片槽道及尾迹的流动结构,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PIV与三孔楔形尾迹探针在叶栅出口尾迹的测量所获得的气流速度和主流区的出口气流角重合性较好;尾迹分离区的出口气流角重合性略差,主要原因是尾迹区气流角超出了探针校准范围,这也说明了PIV测试技术优势。本文提出的PIV测量技术也可用于连续式叶栅风洞中。  相似文献   
969.
航空发动机碰摩故障识别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计算机图形可视化技术引入碰摩故障识别,进行航空发动机碰摩故障识别技术研究。对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和机匣等关键部件进行可视化建模,根据转子和机匣的振动位移,进行转静碰摩部位检测,对碰摩时产生的火花进行模拟,以直观展现碰摩故障。利用有限元碰摩故障仿真实验,进行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故障识别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了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碰摩故障,并直观地显示出碰摩效果。  相似文献   
970.
振荡叶栅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三维、非线性、非定常欧拉方程计算作用于振荡叶栅的非定常气动载荷。欧拉方程的数值离散采用了具有时、空二阶精度的MacCormack显式分裂的两步格式,用时间推进方法得到其数值解。应用动网格技术捕获叶片的运动,保证叶片振动过程中网格边界与叶片表面保持一致。以相移周期条件处理具有不同相位的叶片振动问题,同时发展了伪边界形状修正方法以简化周期边界条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