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航空   1426篇
航天技术   147篇
综合类   125篇
航天   14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1 引言 风云二号应答机和转发器的上行信号是采用调频体制。当没有上行信号时接收机解调输出的调频噪声很大。在接收机滤波器输出端,其嗓声电平峰—峰值可达3V左右。因此,当一台应答机工作在遥测状态(此时无上行信号)而另一台或两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而且无上行信号时,接收机输出调频噪声将严重恶化终端电子设备的输入信噪比。从而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应答机和转发器的副载波输出端或在终端设备前加一静噪开关,以抑制终端设备的输入信噪比恶化,确保副载波和终端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72.
73.
王博  吴艳辉 《航空学报》2020,41(11):123881-123881
为了揭示压气机叶尖区旋涡结构与流动非定常性之间的关联,采用URANS对一亚声速平面扩压叶栅在不同攻角下的流场进行了求解,并借助Q判据提取了叶尖瞬态涡系结构。结果表明:泄漏涡的破碎现象能够通过诱导新的涡结构间接作用于相邻通道的叶尖流动,是导致叶尖流场失稳的关键因素。在-0.3°和+0.7°攻角下,叶尖泄漏涡发生了螺旋破碎,并伴随有非定常诱导涡的出现,诱导涡对相邻叶片载荷的影响使得叶尖泄漏涡发生周期性摆动;在+1.7°攻角下,泄漏涡破碎会导致反流涡的形成,反流涡的输运会给叶片载荷和来流攻角带来非定常扰动,反过来又会作用于泄漏涡的破碎和反流涡的生成,最终表现为一种自维持的非定常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74.
以某先进辅助动力装置用膨胀比5.0级向心涡轮跨声速导叶为研究对象,从消除几何喉部前局部超声区及削弱尾缘激波强度两方面着手,对导向叶片进行了优化改进及叶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大正攻角、小安装角的设计思路,减小喉部前吸力面叶型曲率,降低进口段的通道面积,提高了叶型前段负荷,消除了喉部前的过膨胀区,喉部前气流加速更为均匀;在吸力面喉部后构建局部内凹结构,可将原方案中吸力面尾缘处一道较强的激波变为两道较弱的激波,峰值马赫数降低,尾缘逆压梯度减小,尾缘激波强度得以削弱。试验结果显示:在出口马赫数0.9~1.1范围内,优化后叶型能量损失系数均有所降低,在出口马赫数为1.1时,能量损失系数可降低近20%。  相似文献   
75.
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高对涡轮叶片耐热极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涡轮叶片的传热特性,选取某型气冷涡轮动叶10%、50%和90%叶高的特征型面通过低导热光敏树脂材料经过3D打印而成,通过叶片表面粘贴厚度为0.02mm康铜加热膜接通恒定电流加热,使用红外热像系统精确测量叶片壁面温度,在平面叶栅中研究了吹风比(M)和雷诺数(Re)对气膜绝热冷却效率和努塞尔数(Nu)的影响(试验中基于弦长的进口雷诺数Re为8.0×104-16.7×104,吹风比M为1-3)。试验结果表明:M=1时气膜能够较好附着在叶片表面,叶片表面得到较好冷却;随着主流雷诺数的增加,绝热壁面温度逐渐升高,绝热效率逐渐降低;吹风比对涡轮叶片的传热特性的影响与气膜孔出流角度有关,随着吹风比的增大,压力面绝热冷却效率逐渐增大,由于吸力面的气膜孔出流角较大,吹风比增大使得吸力面的绝热冷却效率逐渐减小;随着吹风比的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76.
涡轮叶栅端壁区流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尺寸低速开式叶栅传热风洞中对一种高压涡轮导向叶栅中的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五孔针对5个雷诺数下的叶栅端壁区三维流场进行了测量,并用线簇和小球浮动法对5个工况的流动进行了流场显示。实验结果表明:马蹄涡压力面分支在向吸力面运动的过程中,破坏了来流附面层的结构,在马蹄涡压力面分支之后,叶栅通道中产生了一个新的从压力面到吸力面的新附面层,新附面层的厚度小于来流附面层厚度;三维流动区约占叶栅通道的40%;雷诺数的增大将增强端壁区的三维流动。从流场显示图片可以观测叶片吸力面靠近端壁的角涡形成与发展,以及吸力面上的三角形区域;流场显示的通道涡大小与流场测量结果吻合。本文的实验结果有助于分析端壁表面和叶片表面换热特性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7.
应用N- S方程压力修正算法和k- 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端弯叶片和基准(无端弯)叶片的平面叶栅进行了三维粘性数值模拟。在采用简单交错网格的情况下,通过对计算控制体通量的速度进行修正的方法解决了N- S方程压力修法算中遇到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呈锯齿状分布的问题。用实验测量值对本数值模拟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8.
傅锡寿 《航空学报》1992,13(8):374-381
螺旋桨旋转时各桨叶的离心力可分解为在桨叶轴线旋转平面内的静不平衡力和垂直于此旋转平面的动不平衡力偶。由于各桨叶不完全相同,这两种不平衡度在不同矩角位置会有差异。但所加静平衡力和动平衡力偶则不随变矩而变化,它们的平衡作用在所有矩角位置都是一样的,可以采用本文所述的向量分析方法,在特制的向量平衡图上预测对各矩角平衡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只需一次平衡即使各矩角都平衡合格并达到最佳平衡状态,而用常规平衡方法需要反复凑试甚至无法合格。  相似文献   
79.
邢文珍  刘一兵 《航空学报》1994,15(3):275-279
对高胀孔量下的LY12CZ板件孔边残余应力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衰减规律的有损多试件普通莫尔密栅云纹检测方法进行了尝试,给出了一定载荷范围内残余应力的衰减规律,揭示了高胀孔量下残余应力的再分布现象。研究表明,本文所使用的多试件有损检测方法,不但经济可行,而且有足够精度,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0.
平面叶栅内固体粒子运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景海  史峰  徐忠 《航空动力学报》1995,10(3):277-279,313
在利用高速摄影技术获得固体粒子在平面叶栅内运动特性的基础上, 采用Lagrangian轨迹法分别在考虑与不考虑边界层影响的情况下, 计算了固体粒子在叶栅内的运动轨迹和速度。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在利用Lagrangian法计算固体粒子的运动特性时, 对于尺寸比较大的粒子可以不考虑边界层的影响, 而对于尺寸比较小的粒子则需考虑边界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