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航空   897篇
航天技术   112篇
综合类   113篇
航天   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81.
用三维欧粒方程计算机身与机翼绕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82.
本文提出了求解核函数方程的辅助核法。此法克服了偶极子栅格法对网格分布的限制,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数值计算表明,此法对求解绕翼型的跨声速激波流动是很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3.
184.
扁平化气动外形是高超声速飞行器获得较高升阻比的优先布局,但该外形严重约束了起落架的收藏空间,常规机构很难满足要求,只能采用复杂机构的三维运动实现起落架的窄空间收放。然而,当前主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迭代试凑法在解决空间机构设计问题方面非常依赖工程经验,耗时耗力且很难得到最优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起落架复杂机构自主设计方法。首先,分析并建立起落架收放机构的运动学理论模型;然后,建立起落架结构间距离描述及碰撞检测模型,并运用深度神经网络自主设计起落架收放机构的最优运动轨迹;最后,以某狭窄舱段的起落架收放策略设计为例,应用该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结果表明:所提设计方法可以快速得到最优的起落架收放机构设计方案,可用于指导高超声速飞行器起落架收放机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5.
186.
为了研究不同后掠角复合材料机翼的气动特性,建立了载荷模型;采用 K方法通过 Theodorsen函数推导得到了机翼颤振速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 0°、5°、10°、15°、20°、25°和 30°共 7种不同后掠角机翼的模态,得到了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仿真计算得到了机翼的颤振速度和发生颤振时翼尖的最大垂直位移。结果显示:机翼后掠角为 15°时,其颤振速度和翼尖最大垂直位移均在安全范围内,因此,后掠角 15°,展弦比为 26的机翼为飞行器机翼设计最优值。  相似文献   
187.
针对三维机翼结冰问题,基于Navier-Stoke控制方程,采用多时间步长的计算方法,通过求解气液两相流的Eluer法得到空气中水滴的轨迹,再根据Messinger模型计算结冰冰形来实现对机翼结冰的数值模拟。首先以三维NACA0012机翼为研究对象,进行结冰数值模拟方法验证,随后计算不同迎角和不同来流速度对三维ONERA M6机翼结冰冰形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机翼结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冰后机翼的阻力系数增大,升阻比减小;来流速度对机翼前缘的结冰类型影响较大,当机翼前缘的结冰类型由霜冰变为混合冰时,将使机翼的气动特性恶化。  相似文献   
188.
徐明初  顾文英 《航空学报》1994,15(12):1411-1416
在内部Dirichiet边界条件的基础上,藉助于对奇异积分的解析微分,可用解析法计算偶强密度对机翼平面形状乡数的敏感性偏导致(建立一般敏感性方程所需)。机翼平面形状参数摄动后其偶强分布即可藉线性外推得出。从而,压力分布、升力和俯仰力矩系数即可快速确定。振动面元法与相应的低阶面无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良好的准确度且使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摄动外推所需CPU时间比相应的低阶面元法少两个量级)。  相似文献   
189.
利用前缘旋转控制边条翼外翼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条翼在边条较小时中等迎角以上外翼就会出现分离,现提出用转动前缘表面来控制边条翼外翼分离。通过测力、油流和烟丝实验研究了转动前缘对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种机翼上转动前缘对控制分离是有效的,升力增量最大可达30%。可以预期,转动前缘与边条的综合作用,机翼的分离特性将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0.
宋寿峰  韩潮 《航空学报》1995,16(5):596-600
在计算与风洞实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机翼剪切翼梢气动布局, 对平面形状与翼型进行了 优化设计, 达到了巡航状态与爬升阶段较高的增升减阻要求。计算采用涡格面元法与涡升力展向 分布吸力比拟法相结合的方法, 既能考虑气动力的非线性因素, 又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与速度。计 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十分吻合。通过分析得到, 在矩形翼翼梢处增加具有较大前缘后掠角的梯形剪 切翼梢有不仅增加机翼展弦比, 且可改变展向环量分布, 使其接近椭圆分布; 剪切翼梢上的前缘 涡可抑制翼端涡的作用(使翼端涡强度变弱) , 并在剪切翼梢上产生附加升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