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247篇
航空   1160篇
航天技术   359篇
综合类   213篇
航天   66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王忠俊 《飞行力学》1992,10(3):34-40
本文在利用输出反馈特征结构配置设计控制律的基础上,引入约束输出反馈。在对系统动态品质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减少了控制元器件的个数,简化了控制系统的结构,增加其工作的可靠性.文中最后给出一直接升力控制律设计示例,说明了约束输出反馈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陀螺加速度表在高精度三轴转台上的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在三轴转台上标定陀螺加速度表的新方法,分离了加速度表外环轴的摩擦力矩及交叉加速度引起的交变力矩对加速度表精度的影响,通过新的加速度表输入轴不对准试验方法,减小了加速度表失调角,提高了加速度表标定精度。  相似文献   
24.
三翼面战斗机以及三翼面翼身融合战斗机建模后,运用曲面像素法进行隐身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三翼面翼身融合飞机比三翼面飞机侧面隐身大幅度下降,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5.
 提出一种可用于实际带分流叶片离心叶轮的动力分析技术,其特点为在叶轮的重复扇形区域中可作多部件分割。先后应用Benfield模态代入变换和群变换,导出减缩坐标下的Hermite广义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求解并经变换得出完整叶轮的全部模态。和其它方法对模型和实际叶轮的分析结果以及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实用性及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6.
于源  姜歌东  王小椿 《推进技术》2002,23(2):139-141,149
为消除因叶轮型线设计数据点的拟合误差所产生的不光顺现象,通过快速迭代算法反算控制顶点,插值得到叶片型线并生成叶片工作型面,在能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曲率的目标函数,对叶轮型线进行光顺,为五轴数控加工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础,该方法已在自行设计的叶轮CAD/CAM系统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三翼面局为载体,着重介绍了改善低速大迎角纵横向气动性能的措施;给出了机头,前升力面,后升力面及立尾等部件的气动布局设计特征及参数规律;指出带前翼延伸边条的前体布置和中等后体边条/大后掠小平尾/后体边条上双立尾的后体布局是既有利于改善低速大迎角性能又有利于减小超音速阻力的布局形式。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两种用准直望远镜测量三轴转台轴线相交度的测量原理和实现方法,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济南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扩建工程为原型,就工程从立项到实现过程中,笔者有幸作为扩建工程弱电系统的负责人参与了从事弱电工程立项、方案确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在从弱电系统的方案审查的过程中,参观了国内新建机场的建设,并有幸结识了许多民航业界的弱电系统专家,获益匪浅。对民航弱电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现在多数机场弱电系统建设中,  相似文献   
30.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探索,经历了三代领导集体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从毛泽东的“均衡发展”、邓小平的“三步走”、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认识不断完善和升华,终于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最终目的和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