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航空   992篇
航天技术   166篇
综合类   151篇
航天   2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932.
本文论述了用液态原位缩聚方法制取三维Kevlar/尼龙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过程,从理论上探讨了成型过程中尼龙的聚合原理,并对成型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3.
934.
用三维N—S方程计算钝体绕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方法求解三维低速N-S方程,研究了三维钝体和类汽车物体的绕流。用中心差分和迎风差分的混合差分格式构造代数方程组,采用了隐式和显式相结合的方法使主对角元素占优以提高迭代求解过程的稳定性。利用压力校正算法,采用面松驰迭代来实现方程的求解,湍流的计算采用了标准的双方程模型,本文给出了钝体和类小汽车外形的计算结果,钝体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其它方法的计算结果也进行了对比,它们之  相似文献   
935.
三维波动板加速运动的推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非惯性系中的线性非定常势流理论,利用非定常涡环面元法在时域内分步求解了三维波动板沿直线作加速运动时的绕流问题,讨论了波板的推进性能与波动的无量纲相速度、展弦比和运动加速度等因素的关系,以此模拟鱼类加速平游状况。  相似文献   
936.
基于疲劳寿命的复合材料舱体分级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海朋  刘猛  王浚 《推进技术》2013,34(11):1549-1556
为构建三维应力状态复材结构疲劳寿命模型,提出由刚性元和弹簧元来模拟层间作用,结合二维板元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借助典型应力比下的疲劳试验结果和损伤模型,结合等寿命曲线转化理论,发展一种任意应力比下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引入复合累积损伤建立多轴循环应力下的疲劳寿命模型。借助应力分析、静强度和疲劳累积损伤失效分析及材料性能退化模型,模拟面内和层间损伤产生、发展直至整体破坏过程,得到疲劳寿命。通过层合板疲劳寿命预测值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考虑设计变量空间复杂性,采用二级优化方法:系统级布局优化和子系统级尺寸优化。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疲劳寿命要求为约束条件,对复材舱体进行优化。建立基于多轴应力疲劳寿命的复材结构优化框架,为复材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937.
针对连续帧三维流场粒子的匹配问题,对基于三角嵌铺的粒子追踪算法进行了三维化扩展并将其命名为3DT PTV。3DT PTV遵循从粒子样型匹配到粒子匹配的原则,即粒子匹配结果从粒子样型匹配结果中总结。首先通过自定义"粒子样型DT网格"实现了粒子样型匹配的参数无依赖性,使3DT PTV适用于粒子非均匀分布流场;其次通过自定义"样型唯一性标识向量"进行粒子样型匹配;最终通过"双向计算-概率择优"模块对样型匹配结果进行样本扩展并整合出粒子匹配。通过添加自定义干扰的JPIV人工流场对3DT PTV进行了检验。除了算法本身的简洁性,结果亦证明了3DT PTV处理粒子无匹配率较高的复杂流动的良好特性。  相似文献   
938.
The combined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the bolt-hole fit conditions and the preloads of the fasteners on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single-lap composite-to-titanium bolted join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Quasi-static tests of the hybrid joints with different fit conditions are implemented, and a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progressive failure analysis model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influences of the bolt-hole fit conditions and fastener's pre- load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the joint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validated simulation method, a multi-factor, mixed levels orthogonal design table and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method are used to arrange the simulation conditions and to further study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preloads and fit condit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for the researched double bolt, single-lap composite-titanium joi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s of both the interference fit and the preloads change from positive into negative mod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rference fit values or preload values; appropriate bolt-hole fit conditions and preloads can improve the bolt-hole contact conditions of the loaded joints, and then retard the fiber failures around the fastener holes, and increase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joints eventually;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he bolt-hole interference fit conditions and preloads cannot be ignored and the parameters need to be considered together and synthetically as the joints are being optimized.  相似文献   
939.
为了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流动与传热的快速仿真方法,建立了推力室再生冷却的准二维模型,对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开展了再生冷却流动与传热计算仿真研究,对比分析了再生冷却准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研究表明,两种计算模型均可较好地预测推力室燃气及再生冷却剂的流动和传热。三维模型计算精度高,但计算用时较长。计算得到的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燃气侧壁面最高热流密度为162.2MW/m2,最高壁温为1159.7K,冷却剂温升为244.0K,压降为8.5MPa。准二维模型计算结果精度略有降低,但计算时间较三维模型减小了90%。四个参数与三维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分别为0.3%,4.4%,8.6%和4.5%,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的准二维模型计算时间短,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结构的方案筛选和优化设计,三维模型计算精度高,适用于设计完成后的校核计算。  相似文献   
940.
本文根据由单目图像上灰度恢复物体外形的迭代算法及飞机造型的特点编制了灰度恢复外形程序YSFS。首先使用建立在实际物体的模型基础上的人造理想体图像,将运用程序得到的由灰度的外形与已知形状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然后对真实的飞机归咎实现了由灰度恢复飞机机身三维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