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3篇 |
免费 | 777篇 |
国内免费 | 33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742篇 |
航天技术 | 296篇 |
综合类 | 393篇 |
航天 | 4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60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40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163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94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81.
为探究三维锯齿构型对入射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场结构的影响,对一种前缘带锯齿的斜楔/底板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总结了不同锯齿深度对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前缘平直斜楔相比,锯齿斜楔受溢流的影响。入射激波呈现为三波系曲面结构,激波强度减弱,波角减小,流场结构后移;底板上分离区呈现出“凹”型的空间结构,分离区展向表现为中间低、两边高,流向表现为中间短,两边长。随着锯齿深度增大,流场结构更加后移,分离区的三维特性更加明显。在溢流模型中,受侧面溢流影响,对称面处的分离最大,分离区呈现出三维的“半凹”结构;对比基准溢流模型,锯齿溢流降低了入射波系强度,使侧面溢流减少。 相似文献
782.
飞机机头模块化交付要求其在结构件装配后进行系统件装配,目前装配车间普遍采用单一固定站位模式对机头系统件进行装配,生产效率低且交付周期长。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飞机机头产能需求,以某民机机头的系统件集成装配为研究对象,根据串并行约束划分其装配流程与站位,确定脉动节拍,然后基于系统化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简称SLP)分析方法对脉动车间布局进行规划,最后使用FlexSim软件对现有生产线与脉动生产线分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脉动生产线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脉动生产线在机头系统集成装配中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83.
实现超声速来流和燃料射流在燃烧室内的快速混合一直是提升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有效提升燃烧室内空气来流和燃料射流的混合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超声速来流和支板喷注的前提下,在燃烧室上壁面添加了斜坡型激波发生器,并通过改变斜坡型激波发生器的结构参数,包括角度(15°、20°、25°、30°),尺寸(5、10、15、20 mm),位置(100、110、120、130 mm处)等,以探究不同结构参数对混合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型激波发生器的引入能够有效地增强混合效果,且不同的结构参数对混合效果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斜坡型激波发生器尺寸的大小对混合效果的影响大于角度,斜坡型激波发生器角度的大小对混合效果的影响大于位置;混合效率和总压恢复系数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84.
针对北京三号卫星多目标成像、条带拼幅成像、立体成像和沿迹成像等多种成像模式的特点,突破基于嵌入式设备的在轨智能观测和影像处理技术、适应多种成像模式的地面预处理技术及多视角卫星实景三维生产技术等,实现了“星地一体、提速提质”的能力建设。基于卫星高精度立体成像技术生成的实景三维产品,在数字孪生社区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矿区动态监测及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可以满足3维空间信息的相关需求,能进一步拓宽遥感卫星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持续提升卫星遥感大数据和空间信息综合应用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85.
786.
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中,各类复杂工件结构复杂、纹理弱且混叠堆放,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存在快速、高精度测量和识别难题。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一种面向工业机器人的高精度三维无序抓取系统。基于面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构建大场景固定基座的三维视觉测量装备,获取大型复杂零件的三维点云数据。建立零件点云模板,设置抓取点位置,利用点云配准技术识别零件并估计当前位姿。提出了一种手眼标定优化策略,实现了对工业机器人的精确引导,完成任意位姿零件的抓取,按要求装配于指定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序抓取系统平移误差为0.413mm,角度误差为0.123°,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散乱堆叠零件进行高精度识别与定位,引导工业机器人准确抓取与放置,该系统可以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工业生产线上进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787.
提出了一种级联虚实融合方法来识别具有显著相似性的各种飞机钣金零件(Sheet metal parts, SMPs)。SMP通过涉及“粗略”“精细”和“首选”阶段的级联过程进行识别和编号。该方法将虚拟工作台建模与物理工作台识别相结合。最初,通过捕获物理工作台上钣金件的主方向图像并从图像中提取8D形状描述向量来识别SMP的“粗糙”集,这导致候选SMP集的发现。随后,利用图像的灰度信息对候选SMP集进行模板匹配,以实现“精细”匹配。提出了识别可靠性的定量测量,在增强现实3D投影的帮助下启动后续的“首选”识别过程。通过实际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在测试件中达到了最高准确率96.9%。借助3D投影,人机结合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788.
针对传统非接触式法向校正技术在弱刚性薄壁上的不足,在接触式压脚结构的基础上对传统法向校正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仅适用于接触式压脚结构的两点校正算法,同时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法向测量系统标定方法。针对弱刚性薄壁受到压脚单向压紧力产生回退对制孔位置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工具中心点(Tool center point, TCP)变位补偿技术,该技术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监测壁板回退量,在法向校正前动态调整TCP位置,实现对壁板回退量的实时补偿。搭建试验平台并通过制孔试验验证了接触式法向校正技术与TCP变位补偿技术可有效保证孔的垂直度与孔位精度,实现孔垂直度误差小于0.25°,孔位偏差小于0.4 mm。 相似文献
789.
激波噪声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噪声的主要来源。为降低风扇/压气机叶片叶尖产生的激波噪声,对轴向亚音、相对超音的基元级叶型前缘脱体激波系进行研究。基于几何Hermit差值法(GHI)思想,提出一种3段式贝塞尔(Bezier)曲线构造曲率连续前缘叶型的方法,在完成改型设计时拥有更高的自由度。通过改变前缘上3段Bezier曲线间过渡点位置,探究局部曲率优化、整体曲率优化及带厚度补偿的改型方式对前缘处外伸激波强度和激波噪声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曲率连续前缘设计能减小叶型前缘处过膨胀区大小,减小由此产生的逆压梯度;局部曲率优化和整体曲率优化的方式能够分别在距前缘1倍弦长处降低噪声1.6 dB和4.6 dB。 相似文献
790.
三维点阵材料是一种具有多尺度特性的新型轻质多功能材料,其有千变万化的微结构和高孔隙率,通过设计其细观尺度特征可以获得优良的宏观性能。为了发挥材料与结构的最大设计潜力,提出一种热弹性点阵结构优化方法。在材料细观研究尺度上,实现了三维点阵材料等效热弹性性能预测,利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的代表体元法进行数值求解,利用径向基函数代理模型构建细观结构和宏观材料性能的数学关系,并进行了预测误差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在结构宏观研究尺度上,建立了以等效材料填充的结构优化模型,考虑了热力载荷作用,以单胞等效性能代理模型作为材料插值模型,提出最小应变能热弹性点阵结构优化数学模型。在典型三维算例中得到了细观结构变密度分布的优化结果,结构热刚度在一定体积约束下显著提高,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