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16篇 |
免费 | 979篇 |
国内免费 | 52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356篇 |
航天技术 | 528篇 |
综合类 | 599篇 |
航天 | 6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146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154篇 |
2014年 | 190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224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207篇 |
2008年 | 214篇 |
2007年 | 194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61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53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93篇 |
1989年 | 102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大功率的航空机载电子设备会存在超温问题,相比于风冷,采用液冷源对设备进行冷却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因此需要对液冷源系统进行热特性仿真计算。以某型机载液冷源为例,建立其主要部件(包括储液箱、齿轮泵、散热器等)的传热理论数值计算模型,仿真分析-40~40 ℃温度工况下的系统热特性,并通过状态机编程实现超温情况下的温控仿真。结果表明:该型机载液冷源系统在典型工况下温度指标基本满足冷板进口温度(5~30 ℃)的技术指标要求;在系统温度上下偏值较大的情况下,采取提高风机转速或打开冲压空气口的控制方法,可明显改善该问题且冷板温度基本控制在 5~15 ℃范围内。 相似文献
252.
张公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1998,(1)
工厂中,多工序、多指标系统是常见的。在该系统中推行质量控制与诊断必须考虑下列两点: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以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由于这两点是同时存在的,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我们需要应用张公绪教授在1996年提出的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来解决此复杂问题。本文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实际应用结果与理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53.
254.
该文介绍的冲量仪特别适于在含有相当大的粒子(直径大于0.5mm)的固气双相流中测量粒子流的动量通量。仪表的核心是一个灵敏的压电传感器。但这种传感器不是像用于流化床中测量粒子流的加速度计型探头那样受到阻尼振荡。现在的冲量探头补充了光学枝术。习惯上,光学技术只限于在粒子尺寸小,平均粒子浓度低的场合中应用。文章介绍了仪表的设计、校准和初步的鉴定试验。并指出今后应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5.
256.
文章基于水凝物粒子尺寸与THz波长的大小关系,分别利用Rayleigh近似、Mie理论以及几何光学方法计算了降雨和云雾引起THz波辐射的散射衰减。比较了不同强度的降雨和不同能见度、含水量的云雾对THz波的散射衰减。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大,THz波段雨衰减先增大后减小;在整个THz波段,含水量较小或能见度较低的云雾的衰减随频率的增大而单调增加,含水量较大或能见度较大的云雾的衰减随频率先增大后减小;在THz波段云雾衰减随能见度的减小和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温度对THz波段的云雾衰减影响不大,在整个THz波段并不存在明显的规律。在THz波频率高端云雾影响较降雨要严重的多。 相似文献
257.
复合材料叠层结构剖面翘曲修正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先假设复合材料叠层结构的面内位移沿厚度方向为直线分布,然后根据剪切变形进行连续修正,获得逐步升高的各阶翘曲位移分布函数。文中以叠层梁为例,应用最小势能原理导出其静力方程和力的边界条件。在长度方向则采用升阶谱位移函数,进行了数值计算。所得叠层梁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的数值结果与精确解相比,表明本文方法有很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258.
用铂膜电阻温度计测量了前向台阶诱导激波与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流场中的表面热流率脉动。试验条件是:自由流马赫数为7.8,单位长度雷诺数为3.5×10~7米~(-1)。给出相互作用区平均热流率和脉动热流率分布。结果表明:在激波诱导的高超音速湍流分离流中,激波结构是不稳定的,产生一个间歇区域。在间歇区中,表面平均热流率由未扰动湍流边界层的热流信号和低频高幅热流脉动迭加而成,出现一个极大值。相互作用愈强,愈大,间歇区域愈长。 相似文献
259.
证明了在圆柱绕流分离点的邻域上 ,N-S方程和高智的简化 N-S方程是正则的 ,即存在级数解 ;而 Davis和 ГКП的简化 N-S与经典的边界层方程一样存在 Goldstein奇性 相似文献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