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96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马志瑜  初敏  徐旭 《推进技术》2015,36(1):104-111
为了快速地得到双模态燃烧室中的参数分布,采用射流模型,获得燃料混合分数的时均值、脉动值以及当量标量耗散率的时均值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的三维分布;采用火焰面模型得到燃烧组分和释热分布,将三维信息通过流道横截面面积平均加入到一维非稳态计算模型,求解流动控制方程得到双模态燃烧室一维参数分布。通过不同类型算例验证,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燃烧内壁面压力的变化趋势,克服了燃料射流非一维因素对一维计算方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2.
二次空气系统盘腔一维非定常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宏  李澎  黄丹萍  陶智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2):2801-2809
通过对盘腔结构的一维算法展开研究,提出适用于具有非标准结构、包含多个进出口的复杂盘腔的一维建模规则,并采用特征线法,实现盘腔结构的一维非定常流动与换热的计算,通过将广义的变截面、有摩擦、考虑对外热交换的盘腔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与换热的偏微分方程组转换为常微分方程组,进而获得盘腔内部沿流动方向压力、流量、温度等系统参数的特征线数值解,采用商业计算流体软件CFX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盘腔建模与计算规则能够直观且准确地描述盘腔一维非定常流动及换热特征,仿真结果与CFX计算结果最大偏差约为9.4%,可应用于具有非标准结构的多接口复杂盘腔的模拟,可以作为二次空气系统盘腔结构一维非定常计算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3.
对小流量高速离心叶轮一维气动优化设计及快速三维造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发展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采用所述的方法,以Krain叶轮为基准对象,在保证原设计点性能的情况下进行了叶轮的全新参数设计和快速三维造型.造型中对叶片中心线进行了曲率优化控制,使得叶片符合气动性能优良的“S”型叶片.最后采用经校验的CFD软件对新设计的叶轮进行了全三维数值验证.数值验证结果显示:在设计流量时等熵效率为93.9%,增压比为4.794,与Krain叶轮设计点CFD验证的结果偏差分别为0.24%和2.14%,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及程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4.
商用发动机10级高压压气机一维特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磊  刘波  张鹏  李俊  王雷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7):1564-1569
采用HARIKA算法对某商用发动机10级高压压气机进行了一维特性预测.引入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手段,以压气机一维设计参数为优化变量,设计转速下特性线的峰值效率、裕度为优化目标函数.与初始特性线相比,压气机在优化后设计转速时特性线的峰值效率提高了12.3%,裕度由11.7%提高到25.13%.对变几何压气机特性进行了优化分析,给出不同换算转速下进口导叶及前3级静子叶片安装角的最佳调节规律.优化后的压气机在非设计转速下的效率特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压比特性得到了提高,流通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将压气机一维优化的特性线与采用一维优化设计参数得到的全三维计算结果在1.0,0.9倍换算转速下进行了对比,两者预测出的喘振边界在最大偏差处不超过6.25%.   相似文献   
135.
弹道导弹动态全极化一维像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龙飞  李盾  王雪松  李永祯  肖顺平 《宇航学报》2005,26(3):344-348,372
研究了弹道导弹动态全极化一维像的仿真方法,可以为雷达目标检测、识别算法的研究提供基础。对弹道导弹的弹道和运动特性进行了建模,通过对弹头缩比模型静态测量数据进行插值,可以获得任意时刻、任意姿态下弹头的全极化一维距离像;比较了典型宽带雷达体制的信号形式,推导了它们之间的仿真参数转换关系。在计算机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仿真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6.
加力燃烧室用气冷喷油杆结焦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实际工作环境参数下气冷喷油杆内燃油结焦速率与沉积厚度等特性,建立沿喷杆轴向的一维非稳态热-流-固耦合换热与燃油结焦计算模型,获得了喷杆壁面与燃油温度、结焦速率与相对结焦厚度等参数沿程分布。分析了燃油进口温度和质量流量对燃油结焦特性的影响,并与无气冷喷杆方案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燃油温度沿轴向逐渐升高,喷杆壁温在底端达到峰值。基准工况下气冷喷杆结焦速率和结焦厚度均沿轴向先升高后降低。结焦速率最大为26μg/(cm2·h),对应相对结焦沉积厚度0.6%。无气冷喷杆方案,在喷杆前端和底部各存在一结焦峰值区域。结焦速率峰值分别为398μg/(cm2·h)和807μg/(cm2·h),对应相对结焦沉积厚度8%和15%。固定燃油进口流量,随着燃油进口温度升高,结焦速率显著增大,喷杆内结焦总质量呈指数级增长趋势。固定燃油进口温度,进口流量越大,结焦速率略有增大,结焦总质量仅呈线性增长趋势。相较于无气冷喷杆,气冷喷杆可显著降低喷杆壁面与燃油温度,从而大幅抑制结焦生成。  相似文献   
137.
针对雷达动目标的全极化高分辨信息的获取问题,建立宽带极化雷达的信号模型,分析对应的匹配滤波处理算法.对时/频域加窗的效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实用的窗函数选择方法.分析正负线性调频信号对高速运动目标的同时极化测量性能,提出对高速运动目标的极化--一维距离像联合识别方法.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8.
燃烧室工作过程对冲压发动机性能潜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准一维分析方法,在相同的入流条件下,假设将当量比为1的燃料热量全部添加到气流中,研究了燃烧室工作过程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特征马赫数的增加,在相同飞行马赫数下,亚声速燃烧室所需扩张比逐渐减小,而双模态燃烧室所需扩张比逐渐增大;亚声速燃烧室出现所需最小扩张比和最大比冲的特征马赫数分别是1和0,双模态燃烧室在最小特征马赫数时所需扩张比最小,获得的比冲最大,且与亚声速燃烧室能获得的最大比冲相差不大,在飞行马赫数4、5、6时,差值分别为5%、4%、3%;特征马赫数在亚声速范围内变化时发动机比冲的曲线比较平缓;壁面摩擦系数的变化对燃烧室所需扩张比的影响大于对比冲的影响。直连式实验获得的等截面燃烧室极限加热量数据证明了本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9.
<正>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家,您主持研究的许多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请您介绍一下您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邹炳锁:我们开展的工作主要是半导体的光电行为,探索其在能  相似文献   
140.
串装双燃速药柱发动机的内流场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坚  张振鹏 《推进技术》2001,22(4):315-318
一维的加质燃烧室流场、轴对称的二维喷管内流场和高燃速药柱燃烧完成后的燃烧室二维内流场以及三维药柱几何做了一体化计算。应用轴对称的N-S方程、TVD有限体积法的显式MacCormack格式,对燃烧室后段和长尾喷管跨声速流场进行求解,得到了双燃速内弹道性能和轴对称二维流场中燃气参数的分布。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为进一步的燃烧室和喷管热结构分析提供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