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121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7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he Earth orbital environment is drastically changing due to an intensification of the space activities. In particular, several projects of large constellations, proposed for the next years for communications purpose like global internet access, Internet of Things, or for Earth observations, will lead to the deployment of several thousands of new satellites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 It is a crucial challenge for space traffic management, which will deal with a great number of satellite conjunctions, potentially causing a collision with damaging consequences for the constellation itself and the space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close approach frequency and the cumulative collision probability for each referenced constellation. For this purpose, we compute the orbital evolution of satellites in different constellations during the lifecycle, from the deployment to the decommissioning, and we apply the CUBE algorithm and the Foster method to assess the collision probability with the background space debris population assuming a constant uncertainty in position. We show the variation of risk defined by the close approach frequency and the cumulative collision probability as a function of the proposed configuration. In particular, satellites of the Iridium and Kuiper constellation, but also satellite of the Telesat constellation on polar orbits are the most exposed at a collision. Moreover, the decommissioning phase contribute for a major part to the final cumulative collision probability.  相似文献   
2.
基于冯·卡门模型,选择中心挠度为摄动参数,利用摄动方法将正交异性矩形薄板大挠问题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逐级线性化,导出了各级摄动对应的几个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然后再借助变分法求解,得到了均布载荷作用下正交异性矩形薄板的载荷-挠度曲线。  相似文献   
3.
空间站大型伸展机构的运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空间站大型伸展机构的运动特点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出发,着重分析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判据。这一问题又可分为五个方面:姿态-伸展-振动耦合系统的分析方法,复杂大系统的分解集结方法,时滞系统和滞后系统的稳定性问题,Stick-Ship运动对系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非线性非定常系数稳定性的一般解。其中还对接触、摩擦、碰撞问题,变拓扑系统,非光滑动力学系统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分析了Lyapunov指数方法在这些特殊系统中的适应性。本文对空间站大型伸展机构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在处理这类复杂大系统时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为其设计和研制工作提出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研究及半实物仿真验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技术是高分辨率遥感小卫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采用瞬时欧拉轴控制算法,在星载计算机原理样机的基础上,考虑反作用飞轮的饱和特性,根据所选择的反作用飞轮和光纤陀螺,在单轴气浮转台上进行半实物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定姿与控制算法简单、有效;星载计算机满足控制算法对计算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型空间模拟器总体检漏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的总体检漏技术,针对大型模拟器的特点,从设计、加工到安装调试等过程介绍了检漏方法的选择,并着重介绍了氦质谱检漏法可检灵敏度的分析,对大型模拟器的检漏方案进行了全过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轮控小卫星姿态大角度机动递阶饱和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反作用飞轮的小卫星姿态大角度机动控制,在反作用轮输出力矩受限、速率饱和的约束条件下,采用递阶饱和方法,即限制卫星每次姿态机动的最大偏差,对姿态偏差进行逐次消除。在毋需获知最优机动轨迹规划的情况下,可用于卫星任意时刻的姿态捕获和机动控制。数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算.去能够实现快速姿态机动任务,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拟序结构大涡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宏禄  马汉东  王强 《宇航学报》2006,27(3):498-502
针对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问题,以五阶迎风和六阶对称紧致格式数值求解三维可压缩滤波Navier-Stokes方程,对马赫数4.5,雷诺数10000的空间发展超声速平板边界层的谐波扰动转捩问题进行了大涡模拟。时间推进采用紧致存储三阶Runge-Kutta方法,亚格子尺度模型为修正Smagorinsky涡粘性模型。通过入口叠加一对线性最不稳定第一模态斜波扰动的方法,得到了从线性,弱非线性扰动增长、交替A涡结构出现到演化为发卡涡的转捩过程;针对剪切层结构等现象,给出了该转捩拟序运动的详细讨论。比较显示,转捩结构及摩擦系数曲线等同理论分析吻合。  相似文献   
8.
丁杨斌  王新龙  王缜  申功勋 《宇航学报》2006,27(6):1201-1204
静基座大方位失准角的捷联惯导系统误差方程是非线性的,如何对静基座大方位失准角的捷联惯导系统进行初始对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Unscented转换的Unsented卡尔曼滤波进行捷联惯导系统对准的方法。分别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和Unsented卡尔曼滤波进行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Unscented卡尔曼滤波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捷联惯导方位大失准角对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游动方位角坐标系下建立了方位大失准角条件下的SINS初始对准误差模型.在静基座下验证了该误差模型在方位大失准角情况下的滤波效果,比较分析了不同方位失准角的滤波收敛情况,并与线性模型进行滤波比较.最后,将该模型用于动基座的初始对准.静基座和动基座下的初始对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SINS误差模型是正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密集型空气雾化流场破碎特征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速液体射流在高速湍流气体作用下的气液同轴射流雾化流场是瞬态密集型喷雾场,高速湍流中影响和控制雾化的因素很多。针对空气雾化流场液核分布与特征进行分析,开发了模拟液核的随机浸入体模型,结合大涡模拟方法对同轴射流空气雾化喷嘴下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随机浸入体模型可快速捕捉液核的长度和位置信息。当气液动量比M为3~10000时,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液核长度,当M>10时,其预测结果远优于唯象模型;该模型能够捕捉回流区、大尺度涡等流场结构。同时,可以准确地预测喷嘴附近的液滴粒径,特别是在气流速度较大(>60m/s)时,液滴平均直径预测误差<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