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航空   1058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124篇
航天   1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三维内转进气道的内收缩流场与圆锥前体的外压缩流场的良好匹配,提出了一种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Double-modules Chin Inward-turning Inlet and Conical Forebody,DCII/CF)一体化设计方法,获得一种新颖的双发并置、侧向安装的DCII/CF一体化布局。针对该布局形式,开展了DCII/CF一体化构型与传统的单模块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Single-module Inward-turning Inlet and Conical Forebody,SII/CF)一体化构型的数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CII/CF一体化布局不仅为内转进气道提供了优秀的前体附面层排移效果,还有效避免了传统SII/CF布局中前体附面层与进气道内部流场之间的相互干扰。在Ma∞=6.0设计状态,DCII/CF一体化布局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相较传统的SII/CF布局有了显著提高,从0.403提高至0.482;但由于前体附面层的排移,该布局的捕获流量略有降低, SII/CF的流量系数为0.956,该布局则为0.917。而在非设计状态,该布局形式同样具备较好的总压恢复性能,在Ma∞=5.0与Ma∞=4.0的总压恢复系数分别达到了0.586和0.682,明显高于SII/CF的总压恢复系数0.507和0.619。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局部G-凸空间上的均衡问题,得到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3.
4.
一、引言强对流天气一直是航空气象预报中的重点。在雷暴活动区中飞行,除了云中飞行的一般困难外,还会遇到强烈的颠簸,积冰,电击,阵雨和恶劣能见度。有时还会遇到冰雹,下击暴流,低空风切变和龙卷。停放在地面的飞机也会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圆波导中“圆柱轴+平面扇形金属叶片终端”的不连续性,根据电磁场互易定理和物理光学法(PO)计算了这种终端对波导模的反射系数。这个问题的研究可用来解决喷气式发动机进气道对电磁波的反射,进一步地利用本文的结果可计算进气道的雷达截面(RCS)或极化散射矩阵。  相似文献   
6.
陈兵  徐旭  蔡国飙 《宇航学报》2006,27(5):1010-1015,1101
将遗传算法(单目标遗传算法GA和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NCGA)与高效、高精度的卒间推进方法——SSPNS(Single-sweep Parabolized Navier-Stokes Algorithm)流场计算方法相结合,对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气动优化设计研究。在单目标优化设计中以巡航点(Ma=7.0)的总压恢复最大为设计目标,多目标设计中则在巡航点分别考察了总压恢复最大-压升最大两目标模型、总压恢复最大-压升最大-阻力系数最小三目标模型。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单目标设计使得总压恢复有明显提高;多目标优化设计所得的Pareto最优前沿为设计者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为了兼顾巡航点和加速爬升段的综合忭能,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进气道进行了多点优化设计,并开展了基于等动压弹道的设计点选择问题初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若将设计点选在Ma=6.5左右,则进气道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贺武生 《火箭推进》2005,31(1):29-32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推进技术。本文对国内外超燃冲压发动机最新研制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该类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情况,并对关键技术研究及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陆文  高呜燕 《航空学报》1989,10(4):212-215
 本文描述了一种计算机辅助排料的算法。它能自动处理二维不规则形状物体的排料。排料的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现介绍的为第一阶段的算法。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减少计算量。并具有原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 飞机蒙皮等钣金件的下料就涉及到大量的排料问题,在整张的金属板材上排成所需要的零件形状。  相似文献   
10.
唐正府  张靖周 《推进技术》2007,28(3):257-260
利用地面模拟试验件通过实验比较分析了两种进气方式对红外抑制器性能的影响。为了模拟直升机前飞和悬停两种状态,在模型上端开口,分别引入旋翼下洗气流和前端进气,对比分析了这两种状态下模型壁面温度和红外辐射强度的大小。结果表明:引入速度为18 m/s的旋翼下洗气流使得模型壁面内外两侧均受到冷却气膜的保护,从而使壁面温度降低了36%;同时再引入流量为0.2 kg/s的前端进气,可使红外抑制器模型在3~5μm和8~14μm的红外辐射强度分别降低为原来的11%和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