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116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对某机型尾浆毂轴套耳片疲劳裂纹产生的根源,着重从影响产品疲劳特性的结构设计,设计选材,载荷及生产工艺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引起疲劳裂纹的最大可能性是工艺加工所致,经过产品的断口分析及取样测试,确认为机械加工粗糙,有关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是这次疲劳裂纹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Ospray公司的喷射沉积设备制备了Al11.3Zn2.4Mg1.1Cu合金,合金挤压成棒材后,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用万能材料实验机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合金的抗拉强度为849 MPa、屈服强度为796 MPa,延伸率为3.3%.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拉伸试样微观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微观组织中包括微米级晶粒和纳米级晶粒,合金的强化方式为纳米晶强化、固溶强化以及沉淀强化,拉伸试样的断口分析表明,合金的断裂方式主要为沿晶断裂.  相似文献   
3.
基于断口分析的钛合金轮内部缺陷损伤容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某轮损伤容限设计,开展了裂纹扩展断口分析和仿真分析研究。由断口分析可知:疲劳源为一处内部自然缺陷;依据疲劳辉纹确定了裂纹扩展速率;在裂纹长度为2 mm附近,裂纹扩展速率明显增大,为第一、第二加载阶段转换区域;裂纹稳定扩展区裂纹长度与裂纹扩展速率呈双对数线性关系;应用列表梯度法和Paris公式法反推了第二加载阶段的疲劳寿命,与该阶段实际循环次数的最大误差是163%。裂纹稳定扩展阶段裂纹扩展仿真值与断口反推值吻合;非稳定扩展阶段仿真值与断口反推值的最大误差为-215%;基于以上研究,合理确定了某离心轮内部裂纹表面扩展停机检测周期。该类轮非稳定、失稳扩展阶段寿命占内部裂纹表面扩展阶段寿命的比例达248%~357%,因此准确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3Cr13滑块制造过程中出现批量性裂纹问题,梳理了零件的加工流程,并对故障件进行了宏观检查和金相分析,确定了裂纹的故障机理,并就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OC—Ⅱ型氢脆快速测试仪是新研制的动态弯曲氢脆测试仪,测试时间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其特点快速、简便、经济。测试仪研制过程中,运用了声发射监控和断口分析的方法,深入地研究了试样裂纹的发生、扩展规律和断口的形成过程。研究证明:测试仪的推进速度对氢脆程度影响显著,当推进速度选用3mm/min时与静态弯曲一样,试样充分反映了氢致延迟断裂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断口反推技术在飞机结构损伤容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某机翼疲劳试验时下壁板油泵口边缘螺栓孔实测裂纹扩展数据为例,对断口反推方法、原理进行了探讨,对其在疲劳损伤容限方面用来确定裂纹扩展周期、裂纹扩展曲线以及确定初始裂纹长度等方面的应用做了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证,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无缺口、打伤缺口和3种抛修缺口对TC17钛合金叶片振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缺口模拟叶片的疲劳寿命最长且寿命分散性最小,打伤缺口模拟叶片的疲劳寿命最短且寿命分散性最大,3种抛修缺口模拟叶片的疲劳寿命介于前两者之间,其中抛修缺口Ⅰ模拟叶片的疲劳寿命最长。无缺口和抛修缺口模拟叶片的疲劳裂纹均起源于叶片根部,打伤缺口模拟叶片的裂纹产生于缺口底部,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的最大应力位置吻合。模拟叶片的疲劳断裂区比较平坦,呈半椭圆形貌,疲劳源区主要位于模拟叶片表面的微小损伤处,疲劳扩展区具有典型的疲劳弧线特征,并呈现沿α/β片状组织界面开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C250型18%Ni超高强度钢(C250钢)进行铸钢丸一次喷丸(单喷)和铸钢丸+玻璃丸二次喷丸(双喷),研究喷丸前后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单喷后C250钢低周疲劳寿命提高了接近2.5倍,而双喷后试样疲劳寿命提高3倍.喷丸表面的亚晶粒细化是提高低周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二次喷丸带来的平滑化效果进一步提高了低周疲劳性能.平滑化效果减小了表面应力集中程度,使经过双喷后试样疲劳断口为单源疲劳断口,而未喷丸试样和单喷试样的低周疲劳断口呈现多源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SiC纤维增强Ti6Al4V复合材料的拉伸试件断口与界面观察,研究了SiC纤维C涂层对基体与纤维元素扩散、界面反应层厚度与成分、拉伸断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纤维无C涂层的SiCf/Ti6Al4V相比较,有纤维C涂层的SiCf/Ti6Al4V界面结合强度较弱、反应层厚度较厚,涂层能有效防止纤维性能在复合过程中下降,提高了复合材料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