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77篇
航空   293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54篇
航天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Impulsive plasma waves (1–9 kHz) with durations less than 100 msec have been found in DE-1 wide-band electric field data (650 Hz – 40 kHz) received at Kashima, Japan. The wav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strong narrow-band ELF hiss, and were observed at geocentric distances from 3.1 to 4.9 Re (earth's radius) in the low-latitude nightside magnetosphere. Local electron densities and plasmapause locations estimated suggest that the waves were observed outside the nightside plasmapause. The wave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Landau resonant trapping of magnetospheric electrons by the associated whistler-mode ELF hiss.  相似文献   
22.
针对不同流速比混合层流场气动光学效应问题,首先采用大涡模拟数值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其次用光线追迹方法进行了气动光学效应仿真,最后对混合层的气动光学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混合层流场涡结构与光程差极小值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并且其流速比低的混合层气动光学效应更加严重。同时,研究了不同光学参数对斯特列尔比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23.
杨勤利  卢山  朱思莉  夏永江 《上海航天》2014,31(3):11-14,63
对目标机动条件下的定点伴飞控制进行了研究。根据相对运动关系,建立适于伴飞模式的相对运动方程,将目标机动大小作为未知量加入相对运动方程,构建不确定系统。用LQR和Lyapunov法结合的方式设计相应定点伴飞控制律。理论证明了在目标机动时该控制律仍能实现系统的渐近稳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针对现代卫星结构的大型化、燃料储箱的大型化,提出了一种集主承力结构与大容量储箱支架一体化的卫星主承力筒结构形式,旨在降低卫星质心、提高基频;在满足储箱容积的前提下,又能满足主结构有效载荷往运载的力的传递作用.有限元数值计算表明,该结构形式能够满足卫星相关结构性能的要求,可以作为今后卫星结构设计的参考构型.  相似文献   
25.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6):188-198
Micro-forging (MF) is a novel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capable of smoothe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workpiec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and energy conversion of micro-forging process, an electromagnetically driven micro-forging system is developed. To further grasp the kine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equipment, a sim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its accuracy is verified. With the help o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propose an input voltage optimization method, which drives the micro-forging head moving in a uniform and stable way.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F on surface integrity of Ti-6Al-4V (TC4) is firstly repor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F treatment reduces surface roughness (Ra) and increases micro-hardness by 48% and 11.8% at most, respectively. Besides, a compressive stress layer with an amplitude of −1000 MPa and a depth of 0.8 mm is observe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and reveals the potential of micro-forging technology,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xpanding its application in TC4 surface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26.
章绍昆  毕庆贞  王宇晗 《航空学报》2021,42(10):524591-524591
在大型薄壁件镜像铣削加工中,由奇异点引起的旋转轴运动不连续会影响加工质量,降低加工效率。针对此问题,分析了镜像铣削加工奇异点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奇异区域内的刀具路径优化方法。首先,针对镜像铣削系统的铣削头和支撑头分别建立了其旋转轴运动学变换模型,推导旋转轴微分运动关系,据此分析奇异点存在的原因及其对加工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定义了机床行程内的奇异区域范围。分析结果表明在镜像铣削系统行程范围内,仅铣削头存在奇异区域,而支撑头不存在奇异区域。然后,在镜像铣削加工刀路约束条件下,基于刀路光顺性指标建立了刀路优化模型。通过在加工曲面参数域内对跨越铣削头奇异区域的刀路进行调整,使得优化后的刀路更加光顺,以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减少奇异区域附近的加工时间。最后,通过镜像铣削加工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28.
透镜式缠绕肋压扁缠绕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ABAQUS首先以各向同性材料透镜式缠绕肋的肋片压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三种壳单元(S4、S4R、SC8R)和三种体单元(C3D8、C3D8R、C3D8I)模拟分析效率,并给出受力特征;进而以S4R和C3D8I进行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肋片压扁模拟分析,并得到受力特征;最后,建立了完整的缠绕肋整体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实现了缠绕过程模拟分析,得到缠绕肋缠绕过程应力、应变及变化特征,以及缠绕弯矩。本文对缠绕肋设计及系统样机研制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机载视频记录仪(DVR)是记录飞机视频信息的专用设备,用于完成对平显、下显、飞行员操作画面等多路视频信息的记录。分析了MPEG2系统层规定的传输流(TS)的码流格式,探讨了其在DVR中的应用的可能性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30.
熊鸥  陈吉安  匡波  王全保  谢宝津 《上海航天》2010,27(5):18-21,54
提出了一种新型接触热导的模型。充分考虑界面上微凸体的变形,根据微凸体变形连续的特点,分别给出了弹性、弹塑性、塑性三种变形时的接触方程。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描述粗糙表面轮廓曲线,并考虑了接触点的基体热阻及其界面收缩热阻,构建了分形热阻网格模型,分析了接触热导与载荷的关系,与实验数据及模型、Mikic弹性模型和Yovanovich塑性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界面接触热导,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