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17篇
航空   106篇
航天技术   336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14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71.
972.
973.
针对卫星遥测参数变化趋势人工监视准确度低、成本高的问题,在基于小波的频域转换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趋势异常的自动学习和判别方法,即通过建立遥测参数趋势变化的频域特征向量模型,利用多层前馈(BP)神经网络方法,实现遥测趋势变化的自动判别和定位,能够有效提高卫星在轨监视的精细化程度和准确度。通过某卫星红外敏感器和太阳电池阵电流遥测趋势识别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自动监视要求,可为卫星在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4.
北斗导航卫星上行注入校验信息主要用于上行注入导航信息的闭环校验及错误重注,具有较高的实时性要求;同时该类信息具有传输路径复杂、处理节点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文章分析了上行注入校验信息的使用方式、传输路径及传输需求,介绍了基于星间链路的星座信息传输方法。提出了一种工程应用可行的注入校验信息传输方案,进行了星内信息传输流程设计,描述了各个传输节点的信息路径,分析了各个节点的传输时延,提出星地同步注入策略和动态调度措施,对信息传输时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优化改进,将传输时延优化压缩至1200~1800 ms。对卫星在轨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优化措施及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可以有效满足卫星工程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75.
针对空间态势感知和地面观测预警任务,成像载荷对空间或地面目标的可见性分析是空间监视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面向配置有成像载荷的卫星,文章提出了一种通用化的可见性分析方法。通过成像模式规范化统一可见性分析输入和过程,使可见性分析方法适用于多种观测场景;进一步采用几何可见性预判、无约束理想姿态计算、有约束接近姿态计算、成像载荷视场下目标落位判断等分析过程,实现多段观测姿态约束、成像载荷斜装、视场约束等条件下的可见性分析;结合预报步长自适应方法,可获得快速稳定的可见性窗口预报结果。与STK软件仿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能够正确获得可见性预报结果,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并可支持在姿态约束、成像载荷斜装、视场范围等约束下的可见性分析。  相似文献   
976.
为充分利用智能化卫星综合电子系统资源,确保故障工况下的业务连续性,在系统层面实现高可靠开关指令发送控制。在设备内冗余的基础上,建立综合电子系统内设备间冗余,有效提升了可靠性。该方法发送开关指令时,需实现多设备间同步。针对这一需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同步1553B协议的指令协同管理方法。在星载软件中进行分布式指令协同管理,将指令发送与指令执行排布在不同通信帧内。星内总线控制设备负责分发开关指令给指令执行设备,各指令执行设备基于帧同步信号实现指令同步发送。经地面试验和在轨飞行验证,该方法在正常工况和故障工况下,均能正常输出脉冲宽度满足指标要求的开关指令。目前已在多颗智能卫星上得到应用,可为后续航天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7.
在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下一步载人空间站任务,提出了未来载人航天器先进信息技术需求,分析了智能家居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及云计算技术在载人航天器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模式。针对这些技术存在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在应用中注意热环境与空间辐射等问题对设备的影响,同时对关键功能进行冗余设计,增强地面测试强度,在保持技术应用先进性的同时不影响系统整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8.
针对航天器软件基于星内路由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存在的通信过程不灵活,配置繁琐易产生错误,通信功能简单、难以满足复杂通信需要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分发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 DDS)的航天器软件通信框架(Satellite-based DDS,S-DDS),并对S-DDS进行了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框架实现了灵活便捷的进程间通信过程,无需对通信过程进行繁琐的配置,同时能够满足复杂的通信需要,使软件开发过程更为简单快捷,有效解决了目前航天器进程间通信存在的问题,可为航天器软件进程间实现灵活便捷的通信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9.
为提前识别单机电磁兼容性(EMC)试验超标情况对于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单机试验结果的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即在单机EMC试验结果基础上,考虑安装位置影响,与系统级传导、辐射的敏感度限值和接收机灵敏度进行比较,获得安全裕量。对直立姿态两舱结构航天器的典型设备(包含非射频类产品、射频类产品和供配电产品)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单机EMC试验超标结果对于整个航天器以及运载火箭电磁兼容性的影响。与实际测试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利用单机EMC试验结果对航天器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980.
月球探测器遮挡形成的阴影是探测器着陆月面之后热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月球探测器着陆于平坦月面地区之后形成的阴影对探测器侧面和底面的影响,并通过建模计算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从而为月球探测器在侧面和底面开设散热面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