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11篇
航天技术   388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利用嫦娥三号极紫外相机观测的2014年2月21日等离子体层极紫外对数图像,分析了一系列磁活动状态下等离子体层晨侧视角的演化.由等离子体层质子的相空间分布,模拟了2014年2月18—22日发生一系列磁暴事件时等离子体层在磁赤道面的演化.通过观测与模拟发现,等离子体层实际的填充速度大于模拟时等离子体层的填充速度.推测昏侧与日侧之间的羽结构对侧面视角下向阳侧等离子体层顶的位置会造成影响.模拟中等离子体层整体对磁暴的响应在3h内,大磁暴对等离子体层的影响时间较长,可以达到1~2天.连续的磁暴事件对等离子体层的影响有叠加的效果.等离子体层的回填比侵蚀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352.
苏斌  孔令高  张爱兵 《宇航学报》2018,39(3):347-354
针对SMILE卫星的大通量动态范围、大视场范围(FOV)、高分辨率等离子体探测需求,以带顶盖半球形静电分析器为基础设计了低能离子分析仪(LIA)。仪器利用顶盖电压控制方式实现可变几何因子,通过高聚焦特性离子光学系统和视场偏转系统设计实现高分辨和大视场探测。利用SIMION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仪器的性能参数和几何因子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优化了离子光学系统设计。通过仿真可以获得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能量范围0.05 keV~20 keV,能量分辨率0.0791,方位角视场360°,俯仰角视场范围可达±45°。  相似文献   
353.
对比分析了不同截面形式管状伸杆的力学性能,发现TRAC截面比STEM和CTM截面具有更大的截面惯性矩与收拢高度之比,但其截面厚度较大,且弯心与形心不重合,导致局部弯扭组合屈曲.提出了一种管状伸杆的新型截面形式XTEM,其具有两个对称轴,弯心与形心重合;设计并建立了四种截面形式的伸杆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了四个截面的截面惯性矩.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收拢高度下,XTEM截面伸杆在厚度增加较小的情况下,两个轴向的截面惯性矩比CTM截面分别增加了77%和35%,比STEM截面分别增加了30倍和6.7倍.   相似文献   
354.
正2018年7月30日美国《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 Week)推出了主题为"新空间时代"(The New Space Age)的专刊,围绕航天器发射、近地及绕月飞行、小天体及深空探测等,对新空间时代"瞄准深空、商业驱动、低成本发射"等特点进行了阐述。这与专刊副标题"更远、更快、更廉价,下一个新经济领域触手可及"(Farther,faster,cheaper——the next economic frontier is within reach)相互印证,反映  相似文献   
355.
快速重访星座在对地遥感、网络通信、气象观测、近地空间环境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网格分析法是星座设计过程中对覆盖性能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其计算量较大.针对重访星座,结合正多面体球面剖分模型和采样点分组方案,提出一种低密度网格覆盖分析的星座优化设计方法,在保证设计结果精度的前提下,整体计算量减少了80%以上.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优化设计的多组星座构型方案均具有很好的重访特性,且极大地减少了多次优化设计总时间.   相似文献   
356.
魏超  戴磊 《空间科学学报》2020,40(4):479-492
利用Radiation Belt Storm Probes(RBSP)和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MMS)的联合观测研究了2016年1月25日和2月22日的两个超低频(ULF)波动事件.这两个事件均发生在磁暴的恢复相后期,波动分布在晨侧与正午之间的区域.RBSP观测到的两次波动都发生在低L-shell(4.7~5.8),MMS观测到的两次波动都发生在高L-shell(8.0~14.2).在高L-shell,超低频波偏振以环向波为主,沿磁力线方向为基频谐波.在低L-shell,超低频波偏振以径向波为主,沿磁力线方向为二次谐波.对内磁层(L<6)中的ULF波,通过比较∂f/∂w|μ,L和(dL)/(dW)(∂f)/(∂L)|μ,W的绝对值可知,bump-on-tail的离子分布和向地的离子相空间密度梯度通过N=1的弹跳共振,共同为波动的产生提供自由能.多重事例分析表明,在磁暴恢复相后期,约10keV的离子伴随着波动的存在而存在,并且为波动的产生提供自由能.   相似文献   
357.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SO)卫星系统在卫星和地球站布设中的同频干扰评估问题,设计了地球站及卫星的全球分布对下行和上行通信链路的干扰评估场景,以及考虑波束业务特征影响的多条链路的集总干扰场景,构建了不同场景下的干扰评估和分析计算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函数极值的评估方法。所提方法通过建立干扰系统地球站的随机分布集合和受扰系统的干扰函数,结合国际电联(ITU)提供的全球地形数据、天线波束参数、电磁波传播模型,能够实现对2个GSO卫星系统间的卫星轨位和地球站布设的定量化计算分析。采用所提方法对位于47°E±6°的GSO卫星系统、位于(23°N,26°E)地球站的同向下行链路,以及位于(23°N,26°E)的地球站对26°E±6°的GSO卫星系统的同向上行链路的干扰情况进行了定量化计算。结果表明:在卫星轨位间隔为2°时的干扰噪声比值为-12.29 dB,与ITU建议书中规定的-12.2 dB的限值之间的误差为0.7%,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所提方法还可以统计GSO卫星系统在任意角度间隔和全球布设场景下的干扰分布情况,对于干扰评估和规避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8.
行星岩石成分原位测量是行星探测的基本需求,X射线荧光分析是开展元素成分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深空探测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需要,设计并研制了一款微型微焦斑X射线闭管,尺寸为Φ15 mm×22 mm,焦斑尺寸230μm,工作时阳极接地,阴极接浮地负高压,最大电压为–50 kV。在微型X射线闭管研制过程中,开展了螺旋型钨丝、直线型钨丝、直线型铼钨丝等常用热阴极的电子发射差异性研究,测量了各型热阴极的电子发射效率。结果显示,在200 V阳极电压下,低铼含量直线型铼钨丝电子发射效率最大为27.87μA·W–1,是螺旋型钨丝的4倍,直线型钨丝的9倍;掺铼钨丝电子发射效率远高于纯钨型阴极丝。此外,铼钨丝还具有电子发射快、预热要求低、对真空度要求不高等特点,是深空探测X射线闭管阴极丝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59.
太阳耀斑是一种重要的太阳爆发活动现象,表现为近乎全波段的电磁辐射增强。统计表明,太阳活动水平越高,太阳爆发越频繁,耀斑爆发的概率越大。利用1975-2007年10.7 cm流量与耀斑爆发的统计关系,建立了一种可行的全日面爆发耀斑概率的预报方法,能够实现C,M,X三种级别的耀斑在全日面爆发的概率预报。通过2008-2016年的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预报性能的评估,得到模型对C,M,X级耀斑发生概率的预报误差均较小,Brier评分误差分别为0.113,0.087,0.012;模型的预报性能均比平均模型有提高,对C,M,X级耀斑发生概率预报的Brier技巧评分分别为0.250,0.106,0.012。在2008-2016年未来1天耀斑预报的模型实测中,模型的预报效果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的预报效果相当,这说明该模型在实际的空间环境预报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60.
火星采样返回对于认知类地行星起源和生命宜居性、奠定未来载人登火基础具有重大意义,是下一代火星探测任务的重点目标。目前美、日、中均已公布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的计划或相关设想。美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预计时间跨度逾10年,将与欧洲空间局合作研制发射样品返回着陆器、样品收集火星车和返回地球轨道器等,将毅力号火星车采集的样品带回地球。日本计划开展火卫一采样返回任务。分析国际采样返回任务方案,有助于中国火星任务的科学目标凝练和工程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