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4篇
航天技术   5篇
航天   5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石墨烯/铝复合材料具有强化效率高、强塑性协同提升、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有望突破现有金属基复合材料强塑性匹配性差的瓶颈问题,但石墨烯的难于分散是困扰材料制备的重要问题。基于机械球磨工艺的片状粉末冶金技术可以将球状铝粉变成片状,实现石墨烯的均匀分散。本研究通过添加过程控制剂PDMS调控机械球磨过程,制备片状铝粉,结合压力浸渗技术制备0.6%(质量分数)GNPs/6061Al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延长,片状铝粉直径呈先上升后稳定的状态;随过程控制剂黏度上升,片状铝粉直径上升,铝粉片状化效果更明显,同时石墨烯缺陷含量先降低后上升。结合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讨论了材料性能与组织结构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杂波是影响高分辨雷达宽带一维距离像成像性能的重要因素。强杂波可能会造成目标点遮盖和虚假目标点,影响雷达的检测性能。针对步进频率成像杂波抑制问题开展波形研究,提出了一种抑制杂波的步进频率(CS-SF)新波形。CS-SF发射波形为组内同频、组间步进的脉冲串,利用目标与杂波的速度差异,通过组内加权抑制杂波,组间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提高距离分辨率。详细分析了该波形抑制杂波的原理和信杂比改善理论值,给出了CS-SF波形信号处理流程,建立了单目标杂波模型和扩展目标杂波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CS-SF抑制杂波的有效性,信杂比改善实际值符合理论值。  相似文献   
53.
针对星载方位向扫描模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中天线无法实现连续扫描而引入成对回波的问题,提出了波束跃度对SAR成像质量影响的定量化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广义的SAR成像几何模型,以模式因子区分不同的方位向扫描模式;结合傅里叶级数和泰勒级数展开推导了波束跃度下的方位向天线方向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方位向回波信号模型;得到成对回波幅度和位置与波束跃度的定量关系,着重比较分析了波束跃度对不同方位向扫描模式SAR图像质量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随着“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国间的太空竞争也愈发激烈,对星载雷达探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多维度目标参数测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星载雷达系统主要采用传统微波技术实现,面临电子器件速率低、工作带宽小、可重构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限制星载雷达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将微波光子技术引入雷达系统可利用光子技术高频率、大带宽、可重构的特点有效克服电子技术的局限性,突破雷达技术瓶颈。阐述了可重构多维度目标探测微波光子雷达的特点和基本结构,介绍了多维度目标参数测量和雷达波形可重构的原理与方法,并对星载微波光子雷达的发展趋势和特殊应用环境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随着微波光子雷达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光电集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波光子雷达有望在未来星载雷达系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潜  陆满君  宋柯  于祥祯  杜科 《上海航天》2021,38(3):157-162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具有反隐身和抗干扰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是当前国内外精确制导技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且向着高集成度、超宽带、多功能、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当今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研究动态,阐述了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发展历程和世界各国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研究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技术特点和技术优势,展望了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在多频段/宽带、共形、多通道阵列、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随着相控阵制导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必将带动精确制导武器性能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56.
基于通道剪枝的SAR图像舰船检测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开始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的舰船检测。但深度学习模型结构复杂,参数量与计算量巨大,无法应用到星载处理器的实时处理中。本文提出一种结合了Faster-RCNN和卷积通道剪枝的舰船检测方法,在保证检测精度不受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剪除卷积层中的部分参数,提高检测效率。实验表明:经过剪枝优化的Faster-RCNN舰船检测模型中的参数量降低了约56%,而推理时间减少了约51%,同时精度下降仅有1.9%。这给未来在星载处理器上部署舰船检测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
将繁琐的常规加工方法简化为一道加工工序,用CAD/CAM计算机辅助技术建模、通过数控机床旋转轴功能实现一次定位加工多个形状要素,并利用3R柔性夹具实现零件的可靠定位与准确装夹。该加工方法克服了常规加工中须多次装夹定位,零件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等弱点,达到质量与效率双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58.
胡福昌 《上海航天》2004,21(1):17-21
对电子角跟踪在反辐射导引头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导引头的组成、电子角跟踪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研究了如灵敏度、角跟踪误差、制导信号提取、弹体扰动去耦、角搜索模糊,以及单目标跟踪等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电子角跟踪技术在雷达、单机无源定位、反辐射、救生和机器人等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滚动轴承是航天精密伺服机构中的关键运动副,其可靠性常作为表征伺服机构寿命的重要指标。针对航天精密伺服机构的复杂载荷、极端环境与具体轴承个性问题,本文开展基于特征定量识别的航天精密伺服机构轴承动态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采用自适应标准多小波定量识别机构关键轴承运行状态特征,基于降半正态分布函数构建关键轴承运行状态特征与其隶属可靠度的映射关系,建立轴承运行状态信息的可靠性评估模型,为精密伺服机构轴承可靠性评估缺乏大样本数据和当下产品可靠度难以真实评价的工程难题开辟新途径。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揭示试验台轴承外圈损伤所引起的运行可靠性降低的原因,并成功应用于评估某型航天精密伺服机构轴承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60.
赵峰 《上海航天》2012,29(1):56-59
对复杂背景中红外弱小目标检测识别的一种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用最大中值滤波进行预处理以抑制孤立噪声影响,采用时域方差滤波抑制背景信息,对滤波后的图像根据直方图信息进行自适应二值化处理,由多帧轨迹确定目标。用实验与基于形态学算子滤波的目标检测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获得较满意的目标检测结果,两种滤波方法的组合可有效提高信噪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