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16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外内涵混合面积变化对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整机性能参数影响,总结了性能参数变化特点,对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外内涵混合面积如按照特定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变化,发动机整机匹配不发生变化。本文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设计人员对发动机整机匹配的认识,对发动机性能分析及优化调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多电发动机控制系统十分复杂,需要采用分布式控制。分布式结构易于从部件级到子系统级再到系统级进行试验,同时大多数试验可通过仿真程序同步进行。基于某型发动机技术平台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在保留原平台的控制功能和控制规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按多电发动机控制要求,大量采用电介质替代燃油介质实现控制功能,并按分布式控制方式进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重点验证了新增控制功能、新原理控制元件和控制方法以及分布式控制总体运行模式,使其能在现有发动机平台上进行多电发动机分布式控制关键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63.
战斗机发动机使用方与制造方越来越重视发动机保障性,并将其与性能、质量、研制费用和周期同等考虑。特别是在第4代战斗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通过可靠性、可维修性和可测试性设计等措施使其保障性大大提高。针对第4代战斗机发动机F119、F135和F136,综述了其"通过文件与制度保证、通过体验与培训重视、通过总结明确要求、通过具体设计实施"等贯彻保障性设计思想的措施,归纳总结其"简化设计、防错设计、优化设计、细节设计"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4.
与飞机融合的单边膨胀喷管排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边膨胀喷管(Single Expansion Ramp Nozzle,SERN)是1种新型的排气喷管,具有可以有效抑制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和雷达反射截面积、后体阻力小、质量轻、增加飞机的敏捷性和可操控性等优点。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红外辐射(CFD/IR)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研究了轴对称喷管、单边膨胀喷管和开缝冷却单边膨胀喷管的排气系统与机身融合后的红外辐射特性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单边膨胀喷管大幅度降低了排气系统尾向红外辐射峰值,其降幅达到60%以上,说明了单边膨胀喷管与后机身融合、遮挡内部高温部件,从而降低了尾向红外辐射的卓越红外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5.
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原起动供油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型航空发动机作为研究平台,通过对发动机起动工作过程和起动供油调节分析,研究了地面平原起动供油和高原起动供油关系。在兼顾了空中起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原环境下的起动供油控制规律:调整改变自动起动器和起动放气嘴。以发动机在平原地区机场起动调整方法为基础,得到了在高原机场起动调整方法,并在高原机场试验验证中取得满意结果,解决了发动机在高原进气气压低,含氧量较少,温度较高,一系列恶劣的进气条件下起动中热悬挂、冷悬挂、起动失速等起动极限问题,可为其他型号发动机的高原起动借鉴。  相似文献   
66.
为了尽可能减少燃油消耗,并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和环境影响,航空发动机需要保持较高的整机效率。由于涡轮间隙严重影响涡轮效率,为消除其不利影响,分析了叶尖间隙形成和变化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重点综述了3种不同的主动间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技术特点,总结了主动间隙控制在提高整机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放、降低维护费用等方面的巨大收益,并对主动间隙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内需要认识到主动间隙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并大力开展其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7.
为了保证可调引射器运动机构的灵活性,根据其结构特点,采用胀胎结合胀块的定位方法减小筒体变形,合理布局连杆座和耳座位置以利用焊接残余变形,在胀块上安装与连杆座相应的垫块,减小由焊接连杆座引起的凹陷变形,保证了组合件的顺利安装;同时根据同步环摆动的特点,确定同步环灵活摆动的角向位置,有效地满足了可调引射器的机构运动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可调引射器调节片工作时能够保证打开和关闭2个位置的稳固,未发生构件失效等问题,其可靠性初步满足装机要求.  相似文献   
68.
基于水力摩阻经验公式的外涵道流阻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航空发动机》2013,39(1):43-46
以水力摩阻手册为基础,通过分析航空发动机外涵道基本结构及流动特点,建立了1套适用于发动机外涵道流阻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典型突扩/突收、扩散、摩擦、撞击损失特性和机理,同时对典型结构特征参数的选取原则进行了探讨,确定了适用于发动机外涵道结构特点的特征系数.该方法应用于某型发动机,通过对外涵道典型流路进行区域划分,在分别计算各流路损失系数基础上确定外涵道总的损失系数;外涵道总压损失系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A refined trigonometric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RTSDT) taking into account transverse shear deformation effects is presented for the thermoelastic bending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sandwich plates. Unlike any other theory, the number of unknown functions involved is only four, as against five in case of oth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ies. The theory presented is variationally consistent, does not require shear correction factor, the displacement components are expressed by trigonometric series representation through the plate thickness to develop a two-dimensional theory and gives rise to transverse shear stress variation such that the transverse shear stresses vary parabolically across the thickness satisfying shear stress free surface conditions. The sandwich with homogeneous facesheet and FGM core is considere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present FGM core are assumed to vary according to a power law distribution in terms of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the constituents. The influences played by the transverse shear deformation, thermal load, plate aspect ratio, and volume fraction distribution are studied. Numerical results for deflections and stresse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etal–ceramic plates are investigate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theory is accurate and simple in solving the thermoelastic bending behavior of functionally graded plates.  相似文献   
70.
高压压气机出口级叶型加工偏差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佳鑫  于贤君  孟德君  史文斌  刘宝杰 《航空学报》2021,42(2):423796-423796
以高压压气机出口级叶片叶中截面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实际压气机叶片加工偏差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实际加工偏差对叶型气动性能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加工偏差对叶型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叶型加工偏差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差,从而导致实际叶型气动性能的平均值偏离设计值。叶型偏差对叶型气动性能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非线性效应,这在前缘区域更为明显,从而导致了平均叶型的气动性能与实际叶型平均性能出现了明显偏差。前缘附近的几何偏差对吸力面和压力面的速度峰值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前缘附近的偏差是使叶型的气动性能产生系统性偏差和增大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对流动机理的分析,进口几何角偏差是导致叶型性能出现系统性偏差的主要原因;可以近似用均匀偏差来估计叶身加工偏差对正负攻角范围和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