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105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胡政文  张保强  邓振鸿 《航空学报》2021,42(9):224582-224582
航空航天仿真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通常是多源的、混合的,并且系统参数的维数众多。针对高维混合不确定性量化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概率盒全局灵敏度和活跃子空间的跨层降维方法。在随机和认知不确定的概率盒表征基础上,使用不确定性缩减法分析参数的全局灵敏度继而进行参数筛选;基于输出梯度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分解,使用活跃子空间法对参数进行降维;构造出一种概率盒表征下的参数筛选和跨层降维方法。最后以NASA多学科不确定性量化挑战问题为例,通过概率盒全局灵敏度分析进行第1层次的参数筛选,原有的21维输入参数减为13维;随后采用活跃子空间进行第2层次的参数降维,维数进一步降至一维。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对混合不确定性参数进行灵敏度排序,还能够有效降低模型输入参数的维度,为高维系统混合不确定性量化和进一步的优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针对一种级间旋转爆震涡轴发动机概念建立了集总参数模型,研究了发动机内部温度、压力、流量分配及涡轮效率等参数随爆震燃烧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级间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引入可实现对燃气的二次增温增压,能够较为明显地提升涡轴发动机单位功率,但同时也将改变发动机主流与冷却气流的流量分配比例,使得涡轮流量系数和级载荷系数变化、...  相似文献   
103.
对超紧凑级间燃烧室入口的流量分配进行了优化分析.首先基于化学反应模拟软件Chemkin,建立了航空煤油RP3/空气的小型级间燃烧室性能简化分析方法,并利用现有实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选取了入口主流流量/腔体流量分别为60/40,65/35,70/30,75/25,80/20五种分配方案,利用简化分析模型对各分流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关注出口温度、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分流比为65/35时,燃烧效率相对于5种分流比中最高燃烧效率只下降0.249%,但NOx及CO排放均相对降低了50%以上.基于此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可为超紧凑级间燃烧室设计初期的分流方案选取提供依据和性能简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4.
高超声速飞行器多约束再入轨迹快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面临测控区和绕飞区的再入轨迹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auss伪谱法(GPM)的分段轨迹优化策略。将轨迹优化的一般最优控制问题转换为多段最优控制问题,进而将各段轨迹按Gauss伪谱方法进行离散化,将连续多段最优控制问题转换为非线性规划问题(NLP)进行求解。所得再入轨迹能够使得飞行器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成功进入测控区并且有效规避绕飞区,最终到达指定点。此外,本文综合考虑飞行器再入飞行的快速性和工程实用性,并提出了再入时间、弹道倾角以及航向角相关指标的加权性能指标,同时保证了轨迹规划快速、再入轨迹平滑以及控制量变化平缓等实际需求,提高了计算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分段优化方案能够快速规划出适应不同飞行任务的再入轨迹。  相似文献   
105.
吴惠松  林麒  彭苗娇  柳汀  冀洋锋  王晓光 《航空学报》2019,40(11):123144-123144
设计了一种用于飞行器双机编队飞行的风洞试验模型绳系并联支撑机构,模拟在周边有障碍物的有限空间通道中的飞行运动。以直升机为例,根据工况参数设计了双绳牵引并联机构作为飞行器模型的支撑,建立了基于可移动的滑轮铰点与直升机模型编队协同飞行的运动学模型,对系统的静刚度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旋翼转动对该绳系支撑系统动刚度的影响,给出了在有限空间通道中模拟双机编队飞行与着陆过程中绳与绳之间、绳与模型之间的干涉算法,并对该支撑机构的绳系结构进行了干涉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支撑机构能有效解决模拟飞行器模型双机编队在有限空间中飞行运动时的支撑干涉问题,而且系统刚度达到低速风洞试验的稳定性要求,是低速风洞中支撑飞行器模型进行编队飞行试验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探索微通道高效换热技术在低污染燃烧室壁面冷却中的应用,实验研究了壁面微通道冷却对模型旋流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通道结构对燃烧室热壁面具有显著的冷却效果,在雷诺数小于350时,雷诺数增加对壁面冷却有明显提升作用,在雷诺数大于350后,雷诺数的增大对冷却效果提高的促进作用减小;雷诺数增大对相同进气工况下CH*化学发光信号表征的火焰时均结构几乎不产生影响,但在个别工况下会使火焰产生黄色火星,甚至间歇地产生黄色火焰,带来不完全的燃烧;雷诺数增大会增强微通道对流换热程度,加大壁面传热速率,加剧火焰和微通道换热间的相互作用,使火焰表面发生较大的热量损失,最终造成CO排放量增加,NOx排放量降低,并使整体燃烧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7.
基于SDAE的航空发动机燃油流量基线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克服传统的基线模型算法(如BP神经网络算法)存在的泛化能力不高、鲁棒性差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缺点,构建了基于堆叠降噪自动编码器(SDAE)的航空发动机燃油流量基线模型,利用民航发动机的真实飞行数据对基线模型进行训练与验证,并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基线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DAE的燃油流量基线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8.
一种涡轮基组合动力的整机低速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峰  桂丰  尤延铖  朱剑锋  朱呈祥 《推进技术》2019,40(11):2436-2443
针对一种多通道三动力涡轮基组合动力开展了整机低速风洞试验,着重从总体性能、流量分配、压力分布等方面,对三维内转组合进气道与涡轮发动机的耦合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低速状态下,三维内转进气道将给涡轮发动机带来最大10%的总压损失,组合动力推力最大损失24%、耗油率增加26%;内转进气道涡轮通道呈现出口总压分布不均、沿程静压先减小再增大的现象,随着涡轮发动机转速增大,通道出口高总压区逐渐向一侧移动;为减小低速状态三维内转进气道涡轮通道的流道损失,建议引入辅助进气门等引流装置、动态调整冲压通道流道面积,以匹配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求解二维平面弯曲激波波后流场,讨论并发展了一系列基于流线-特征线坐标系变换的流场代数计算方法。该系列方法依据二维平面流场中气流角、静压沿特征线近似不变的特点,可快速求解平面弯曲激波波后流场。其中,等气流角近似法适合模拟流线轨迹,等静压近似法适合求解波后流场参数。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等气流角-等静压混合方法用于计算弯曲激波波后流场。和特征线法对比,等气流角-等静压混合法计算得到的流场基本特征与特征线法得到的结果相同,在来流马赫数Ma=6和Ma=4情况下误差分别仅为0.5%和0.15%,证实了该方法在求解二维平面弯曲激波流场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0.
针对凝胶推进剂雾化困难的问题,引入静电喷射技术雾化凝胶推进剂。以水凝胶模拟液为介质,探究静电雾化技术的可行性及试验条件,当收集距离2~5 cm、供液速率10~30μL/h时,凝胶模拟液可实现稳定雾化,收集液滴直径小于100μm,散射角分布在8°~36°之间,收集液滴直径和散射角均随收集距离的增大和针管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同样条件下,凝胶粘度越小,散射角和雾化液滴直径越小。在此基础上,针对单针管推力小的问题,分析使用多针管喷头进行凝胶推进剂静电雾化的可行性及其雾化区域分布,结果表明2号凝胶模拟液用于多喷头雾化可得到良好的雾化区域分布,适用于凝胶推进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