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483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81.
正1本刊简介《航空发动机》是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为行业性、专业化和技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以及时报道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设计、试验、材料、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为重点,宣传科技方针,推广科研成果,开展技术交流,传播科技信息,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和航空工业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482.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声共振是一种复杂非定常流动现象,能够造成压气机气动不稳定,甚至可能导致压气机叶片疲劳破坏。针对某高压压气机一级转子叶片振动疲劳失效问题,开展压气机声共振理论研究,建立声波在叶片排间传播与反射的分析模型。发展压气机声共振特性预测方法,对压气机声共振进行预测分析。基于发展的理论预测方法,开展某压气机声共振试验测试,通过多参数动态测试分析技术,获取压气机发生声共振时管道内部模态传播特性和叶片振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压气机发生声共振时转速与预测结果相吻合,一级转子叶片表现出锁频特征,压气机内脉动压力场、同级转子叶片间均存在强烈的周向传播特性,周向传播模态为13阶,符合特征频率的理论分析结果。一级转子附近脉动压力幅值最大,为声波轴向传播的主反射区,与预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83.
美国国防部最早提出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健康维护与保障。数字孪生可以达到缩短周期与降低 成本的目的,作为航空发动机辅助研制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更好地认识与应用数字孪生技术, 需要对数字孪生进行比较全面和相对准确的定义。以互联网搜索引擎、EI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等数据资源为采样 源,采集来自科技文献、科技报告、企业白皮书、标准等的64种典型的数字孪生定义。通过对文献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的研究,得 到数字孪生定义共性要素。通过对定义要素的词频统计分析,确定数字孪生定义的核心要素和补充要素,并构建了基于共性要素 的通用数字孪生定义模型;通过对数字孪生定义要素内容聚类分析,得到数字孪生定义要素的具体表达。提出了针对数字孪生的 核心要素的宏观定义和针对全部要素的微观定义。  相似文献   
484.
针对配装S弯进气道的发动机在开展台架吞水试验方案设计中缺少输入条件的问题,模拟重建了F-35飞机的S弯进气 道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手段获取了S弯进气道吞水后进气道出口水滴分布图谱。根据工作包线相近的某全尺寸进气道/发动机地 面联合试验结果对所采用的仿真方法进行了可靠性验证,仿真与试验获得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仿真方 法可靠。开展了吞入喷射装置产生的液态水、吞入雨天空气中的液态水2种条件下的进气道吞水仿真,结果表明:S弯进气道吞水 后,在进气道出口形成的水滴分布不同于之前开展的发动机台架吞水试验中所采用的喷水方案,水滴粒子在进气道出口左上角区 域较为集中而不是正下方,在进气道入口前喷水产生的水滴分布图谱比真实雨天工作条件更为恶劣。建议在开展发动机台架吞 水试验前,通过数值仿真或试验测量获取配装进气道后发动机进口的真实水滴分布,以此为输入条件开展喷水方案设计,以便更 好地考核发动机吞水能力。  相似文献   
485.
为明确燃烧室短时切油、关小压气机可调静子叶片(VSV)角度和放大喷口喉部面积等消喘措施对发动机消喘功能的影 响,依托某型变几何混排涡扇发动机制定了试验方案,开展了消喘措施专项验证试验,分别得到了消喘失败和消喘成功时的切油 深度、VSV角度瞬时关小量和喷口喉部面积瞬时放大量,并从理论上对试验现象做了解释。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 致,证明试验结果是可靠的;试验结果能够为消喘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在设计消喘系统时,消喘措施的具体调整量需通过试验手 段确定;适当增大切油深度、增加喷口喉部面积瞬时放大量、增加VSV角度瞬时关小量,有利于发动机消喘;加快VSV和喷口等几 何可调特征部件的响应速度,有利于发动机快速退出喘振。  相似文献   
486.
为了提高电阻应变计测量精度,建立了“简支梁-过渡层-基底-栅丝”结构的3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 敏感栅结构参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横向效应长度比参数,统一了栅丝长度、间距、弯数3种结构参数,建立了测量误差与横 向效应长度比的函数关系,基于此函数关系推导出结构参数优化公式,并利用优化公式完成了敏感栅结构参数组合设计。结果表 明:栅丝直径越小,测量误差越小;栅丝长度、间距、弯数、长宽比存在最优值;测量误差与横向效应长度比成分段线性函数关系,且 当横向效应长度比为6.15%时测量误差最小;利用函数关系式可以快速估算出给定敏感栅结构参数的应变计测量误差,估算结果 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4%;利用优化公式设计出的参数组合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06%,且较单独优化的最优值参 数组合的减小0.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