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106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0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浦江一号卫星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一颗快速响应型小卫星,于2015年9月成功发射,卫星质量347 kg,运行在高度481 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为高效、高精度识别定位地面大范围广泛而随机分布的电磁辐射目标,浦江一号卫星提出了基于单星电磁信号监测载荷与光学成像载荷综合应用的在轨自主任务规划方案。在轨应用表明:该设计解决了电磁信号监测与光学成像高效协同难题,实现了星上自主任务规划时间快于0.10 s,引导指向精度优于0.10°,单次任务连续引导目标数量多于10个,为后续多手段遥感卫星的综合应用及在轨自主任务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2.
介绍了国内首次使用的半刚性太阳电池翼的任务与技术指标和产品组成。给出了编织用玻璃纤维纱线制备、柔性玻璃纤维编织、半刚性基板组合工艺和低轨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阐述了研制中进行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态、热、在轨栽荷、强度等仿真分析,以及噪声、振动、高低温展开、模态和其他试验。  相似文献   
233.
针对TM、TC、AOS、Proximity-1四种空间数据链路协议的应用局限性,对CCSDS(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提出的统一空间数据链路协议(Unified Space Data Link Protocol, USLP)规范进行分析,介绍了USLP传输帧主导头和数据域中各个字段的设计驱动,以及与其他空间数据链路协议的差异。对于服务数据单元信道复用传输需求,梳理了物理信道、主信道、虚拟信道、多路复用访问信道的服务类型,明确了数据传输服务、信道复用、信道标识、服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联关系。以遥测遥控数据空间链路传输为例,分析了USLP的适用性和推荐设置。  相似文献   
234.
针对基于雷达无人机目标识别难度高、精确度低、适应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雷达回波进行无人机检测。首先,利用相参累积的方法生成雷达回波的距离-多普勒图像,增强目标特征并提高信噪比;其次,采用生成对抗模型对距离-多普勒图像进行数据扩充,以获得充足的图像数据减小网络的过拟合并提高网络鲁棒性;最后,使用基于位置感知的卷积神经网络增强特征,通过构建基于距离-多普勒图像的感知模块,实现对目标距离和运动速度的检测。通过在雷达回波序列中弱小飞机目标检测跟踪数据集上验证的结果表明:最终检测结果在召回率89%的情况下达到了91%的准确率。相比于基准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案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好的网络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35.
预应力索网结构是以柔性拉索为主要承重构件或辅助承重构件的一种结构体系,用于可展开天线等空间结构。为在有限元数值分析时准确、高效地施加张拉预应力,综合考虑索网的几何非线性、刚度矩阵奇异性、索网与支撑结构存在耦合变形等问题,利用索网式可展开天线的特性,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时忽略初位移刚度矩阵,将问题线性化,并详细介绍了以降温法模拟预应力时降温值的计算过程。此方法无需迭代,且得到的降温值在用于索网非线性计算时具有足够的精度;此方法能充分利用通用有限元计算程序,可进一步开展模态和响应等力学计算,便于在工程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36.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认知雷达的概念被引入电子战中。认知电子战系统包括认知侦察、认知对抗和认知效能评估3个重要环节。针对认知电子战系统对抗干扰决策技术的需求,为实现自适应的决策抗干扰措施,将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运用于抗干扰决策中。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VM的抗干扰决策技术可以自适应地决策抗干扰措施,进行干扰对抗,该算法完成了认知电子战中的最后的一步,使认知电子战系统实现闭环。  相似文献   
237.
238.
针对空间太阳翼隔离二极管的应用,结合标准规范及太阳翼电路部分的工程设计约束与在轨应用经验,给出了空间太阳翼电路部分隔离二极管的设计方案;结合工程研制经验,给出了不同类型太阳翼电路部分隔离二极管的应用建议,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